糖尿病足坏疽有局部和全身症状,局部有外观改变、温度感觉异常、疼痛表现;全身有感染相关及代谢紊乱相关表现,不同人群如老年、儿童、女性、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糖尿病病史较长者有不同特点,整体病情表现因人群而异且受多种因素影响。
温度感觉异常:患足皮肤温度可能与健侧不同,通常坏疽部位皮肤温度降低,触摸时患者能明显感觉到局部发凉,这是因为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血液供应减少,热量传递受阻。
疼痛表现: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早期可能表现为足部麻木、刺痛,随着坏疽进展,疼痛可能加剧,呈持续性疼痛,行走或休息时都可能有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如刺痛、灼痛等。
全身症状
感染相关表现:当糖尿病足坏疽合并感染时,患者会出现全身感染症状,如发热,体温可升高至38℃以上,这是因为机体免疫系统针对感染的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同时,可能伴有乏力、精神萎靡等全身不适,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等感染指标异常。
代谢紊乱相关表现:糖尿病患者本身存在代谢紊乱,坏疽发生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会进一步加重代谢紊乱。患者可能出现血糖波动加大,原本控制良好的血糖可能难以控制,这是因为应激情况下体内升糖激素分泌增加等多种因素导致。此外,还可能出现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如钾、钠等电解质水平异常,影响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不同人群特点
老年患者:老年糖尿病足坏疽患者全身各器官功能衰退,血液循环本身相对较差,坏疽发生后,病情进展可能更为隐匿,症状可能不典型,如疼痛感觉可能不如年轻患者明显,但感染等全身症状可能更易被忽视,且伤口愈合能力差,恢复相对困难。
儿童患者:儿童糖尿病足坏疽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多与先天性血管异常等因素有关,局部症状可能表现为足部皮肤颜色改变、肿胀等,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观察足部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因为儿童机体对感染等的耐受能力较差,病情变化较快。
女性患者:女性糖尿病足坏疽患者在一些特殊时期,如妊娠期,由于机体生理变化,血液循环等情况改变,可能影响坏疽的发展和治疗,需要特别关注血糖控制及足部护理等,避免因妊娠相关因素导致坏疽加重。
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患者: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糖尿病患者,其血管病变往往更严重,发生糖尿病足坏疽的风险更高,且坏疽发生后恢复更难,因为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影响血液循环,酗酒会影响机体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等,不利于足部伤口的愈合和病情的控制。
有糖尿病病史较长患者:糖尿病病史较长的患者,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往往更严重,发生糖尿病足坏疽的可能性大,且坏疽一旦发生,病情通常较复杂,因为长期高血糖状态导致神经和血管慢性损伤,局部感觉减退、血液循环差,容易出现感染扩散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