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治疗分保守和手术。保守适用于稳定性且无神经损伤、椎体压缩小于1/3的患者,包括卧床休息(防并发症)、牵引(调重量)、药物(儿童慎用非甾体类);手术用于不稳定性、伴神经损伤等情况,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考虑不同年龄特点)和经皮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老年骨质疏松适用,儿童一般不用)。
一、保守治疗
1.适用情况:对于稳定性腰椎骨折且无神经损伤症状的患者,可考虑保守治疗。例如,椎体压缩程度较轻(通常压缩小于1/3)的单纯性腰椎骨折。
2.具体措施
卧床休息:患者需要严格卧硬板床,一般需要卧床6-8周,在此期间尽量避免起床活动。卧床时要注意保持脊柱的平直,可在腰部下方垫薄枕以维持腰椎的生理曲度。年龄较大的患者长期卧床可能会出现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需加强护理,如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等;儿童患者卧床时要注意避免脊柱部位受到额外的压迫,家长需协助做好护理。
牵引治疗:可采用骨盆牵引等方法,通过牵引力量拉开椎间隙,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同时缓解疼痛。牵引重量一般根据患者的体重等情况进行调整,成人牵引重量通常从5-10kg开始,逐渐增加,但一般不超过体重的1/7-1/5。对于儿童患者,牵引重量需严格按照儿童的体重和病情进行精确计算,避免牵引重量过大造成损伤。
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如布洛芬等,但儿童应避免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除非有严格的适应证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同时,可使用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如骨肽等。
二、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
不稳定性腰椎骨折:如椎体压缩超过1/3、伴有神经损伤症状、脊柱骨折脱位等情况。例如,腰椎爆裂骨折导致椎管狭窄,压迫神经的患者。
伴有神经损伤的腰椎骨折:骨折块突入椎管内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导致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神经症状的患者。
2.手术方式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切开暴露骨折部位,将骨折复位后使用椎弓根螺钉、钢板等内固定材料固定脊柱,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内固定材料的选择和手术操作需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儿童患者)或骨质疏松情况(老年患者)。儿童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内固定物的选择要考虑到日后的生长可能需要再次手术取出,手术操作要更加精细,避免影响脊柱的正常生长。老年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手术中需要注意骨质量,可能需要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以增强固定的稳定性。
经皮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通过穿刺向椎体内置入骨水泥,增强椎体的强度和稳定性,缓解疼痛。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是常见情况,该手术创伤小,恢复相对较快,但需要注意手术中骨水泥的注入量和位置,避免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儿童患者一般不采用该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