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及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有阴道流血、腹痛等临床表现,超声检查可观察孕囊等情况,hCG及孕酮测定有意义,发生原因包括胚胎、母体、父亲因素,对育龄女性、有不良孕史人群、高龄孕妇等不同人群有不同影响,相关人群需注意及时就医、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密切关注自身状况及加强产检等。
临床表现
阴道流血:出血量一般较少,少于月经量,阴道流血可历时数天至数周,出血情况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
腹痛:下腹部出现阵发性疼痛或腰背部酸痛,疼痛程度轻重不一,部分患者可能仅感下腹坠胀不适。
相关检查及意义
超声检查:通过超声可以观察到孕囊的位置、形态以及胎心、胎芽情况等。若孕囊形态正常,有胎心搏动,提示胚胎有存活可能;若孕囊位置异常或胎心消失等,则需进一步评估。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孕酮测定:hCG水平可反映胚胎的活性,正常妊娠时hCG会隔日翻倍。孕酮水平较低时可能增加先兆流产的风险,一般来说,孕酮值较低提示胚胎发育可能存在问题,但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
胚胎因素:染色体异常是早期流产最常见的原因,约占50%-60%。无论是精子还是卵子的染色体异常,都可能导致胚胎染色体异常,从而引发先兆流产。
母体因素:
全身性疾病:如孕妇患有严重感染、高热疾病等,病原体产生的毒素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胚胎,导致流产;患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疾病时,也可能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增加先兆流产的发生几率。
生殖器官异常:子宫畸形(如纵隔子宫、双角子宫等)会影响胚胎的着床和发育空间;宫颈内口松弛等情况,在妊娠中晚期可能导致流产,但在妊娠早期也可能表现为先兆流产的症状。
免疫功能异常:孕妇自身免疫功能紊乱,产生抗磷脂抗体等,可能导致胎盘血管血栓形成,影响胚胎的血液供应,引发先兆流产。
不良生活方式:过量吸烟、酗酒,过度饮用咖啡等,可能对胚胎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增加先兆流产风险;孕妇过度劳累、精神过度紧张等也可能诱发先兆流产。
父亲因素:精子染色体异常也可能导致胚胎异常,增加先兆流产的发生概率。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育龄女性:一旦出现先兆流产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胚胎情况。在孕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影响妊娠的因素。
有不良孕史人群:此类人群再次妊娠时更应密切关注自身状况,怀孕后尽早进行相关检查,如超声、hCG监测等,以便早期发现先兆流产迹象并采取相应措施。
高龄孕妇:随着年龄增加,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几率升高,发生先兆流产的风险相对较高。高龄孕妇在孕期要更加注重产检,加强对胚胎发育情况的监测,同时注意自身身体状况的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