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是常见胆道疾病,多因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等引起,各年龄段可发病,女性、肥胖等为危险因素,表现为右上腹剧烈疼痛伴消化道症状等,诊断靠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儿童、孕妇、老年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急性胆囊炎是什么
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多由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等引起。胆囊管梗阻通常是由于胆囊结石嵌顿于胆囊管或颈部,导致胆汁排出受阻,胆囊内压力升高,胆囊黏膜受损,进而引发炎症。细菌感染可经胆道逆行侵入胆囊,或经血行、淋巴途径进入胆囊。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多见于40-60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肥胖、高脂饮食、妊娠等是其危险因素。
二、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
患者常突发右上腹疼痛,疼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疼痛程度较为剧烈,可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体温一般在38-39℃左右,如病情严重,体温可更高。右上腹可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Murphy征阳性(深压胆囊区,嘱患者深吸气,因疼痛而突然屏气)。
三、急性胆囊炎的诊断方法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血清胆红素、转氨酶等可有不同程度升高。
2.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是首选检查方法,可发现胆囊增大、囊壁增厚、胆囊内结石等;CT检查对诊断也有一定帮助,能更清晰显示胆囊周围情况及有无并发症等。
四、急性胆囊炎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
禁食、胃肠减压:可减少胆汁分泌,缓解腹胀、腹痛等症状。
抗感染治疗: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等,控制感染。
解痉止痛:可使用山莨菪碱等药物缓解胆道痉挛引起的疼痛。
利胆治疗:使用熊去氧胆酸等药物促进胆汁排泄。
2.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并发症(如胆囊穿孔、弥漫性腹膜炎等)的患者,需行手术治疗,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急性胆囊炎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需高度重视。由于儿童机体代偿能力较差,病情变化较快,应及时就医,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创伤,优先考虑保守治疗,如抗感染、对症支持等,但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和治疗原则。
2.孕妇:孕妇患急性胆囊炎时,治疗需谨慎。一方面要考虑胎儿的安全,另一方面要控制母亲的病情。非手术治疗是首选,如抗感染、解痉等,但用药需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若病情需手术,要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方式,以最大程度保障母婴安全。
3.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在治疗急性胆囊炎时,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非手术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基础疾病的变化,手术治疗风险相对较高,要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权衡手术利弊后再决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