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肿瘤中错构瘤多呈圆形或类圆形结节,边界清,有脂肪及爆米花样钙化;硬化性肺细胞瘤为边界清结节或肿块,密度均匀,偶有空洞和磨玻璃影。恶性肿瘤中中央型肺癌有支气管改变、肺门肿块及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周围型肺癌有结节或肿块形态不规则、有短细毛刺、分叶、密度不均、有胸膜凹陷征和血管集束征;弥漫型肺癌为两肺弥漫结节或肿块影,伴淋巴结肿大,不同人群肺部肿瘤CT表现有差异,儿童肺母细胞瘤也有其特点需综合诊断。
一、肺部良性肿瘤的CT影像表现
错构瘤:较为常见,多呈圆形或类圆形结节,边界清晰,内部常可见脂肪密度影,这是其特征性表现之一,约10%-20%的错构瘤含有脂肪成分,CT值可低于-90HU,另外还可能有钙化,呈爆米花样钙化。
硬化性肺细胞瘤: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结节或肿块,直径一般在2-3cm,密度均匀,偶见空洞形成,部分病灶可见磨玻璃样密度影。
二、肺部恶性肿瘤的CT影像表现
中央型肺癌
支气管改变:肿瘤向管腔内生长可引起支气管狭窄、阻塞,早期可表现为支气管壁增厚、管腔轻度狭窄,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支气管截断,呈“鼠尾状”或“杯口状”改变。
肺门肿块:肿瘤同时向管腔内外生长时,可形成肺门区的肿块,肿块形态不规则,与周围肺组织分界不清,常伴有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阻塞性肺炎表现为肿块远端肺组织出现片状模糊影,范围与阻塞的支气管分布一致;肺不张则表现为肺叶或肺段的体积缩小,密度增高,邻近结构向不张区移位。
周围型肺癌
结节或肿块形态:多呈球形或类球形,边缘常不规整,有短细毛刺,这是因为肿瘤细胞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以及结缔组织反应所致;部分肿块可呈分叶状,分叶征是由于肿瘤各部位生长速度不均衡造成的。
密度:肿瘤内部密度不均匀,可出现坏死形成的低密度区,若肿瘤内有钙化,多为细小、分散的钙化点。
胸膜凹陷征:肿瘤与胸膜之间可形成线状或幕状阴影,牵拉胸膜使胸膜凹陷,这是由于肿瘤组织纤维收缩引起的。
血管集束征:肿瘤周围的血管向肿块方向聚集,是因为肿瘤生长过程中刺激血管增生并向其靠近。
弥漫型肺癌: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分布的结节或肿块影,结节大小不一,可伴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病变进展迅速,可在短时间内累及双肺大部分组织。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肺部肿瘤的CT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长期吸烟的人群发生肺癌的风险较高,其CT影像上肺癌的表现可能更符合肺癌的一般特征;对于有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肺部肿瘤的CT表现可能会受到基础疾病的影响,需要仔细鉴别。在儿童肺部肿瘤中,常见的是肺母细胞瘤等,其CT表现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肺母细胞瘤多表现为肺内较大的肿块,边界可能相对较清,但也有其自身的影像学特点,需要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进行综合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