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急性胃肠炎需通过病史采集了解发病诱因、症状表现,体格检查测生命体征、行腹部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粪便常规等,还需与细菌性痢疾、霍乱、急性阑尾炎等鉴别,综合各方面准确判断病情以合理治疗,不同年龄等因素会影响诊断。
一、病史采集
1.发病诱因:了解患者是否有不洁饮食史,如食用变质食物、饮用不洁水源等,不同年龄人群饮食特点不同,儿童可能因食用街边不洁小吃等导致,成年人可能因聚餐时食物污染等情况;还要询问是否有腹部受凉等情况。
2.症状表现:询问腹泻的次数、大便的性状,是稀水样便、黏液脓血便等;有无呕吐,呕吐的频率、呕吐物的内容物;有无腹痛,腹痛的部位、性质(如绞痛、胀痛等);有无发热,发热的程度等。不同年龄患者表述症状的能力不同,儿童可能无法准确描述腹痛等情况,需要家长仔细观察。
二、体格检查
1.生命体征:测量体温,了解有无发热及发热程度;测量血压,对于严重腹泻、呕吐导致脱水的患者,可能出现血压降低等情况;检查心率、呼吸频率等,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
2.腹部检查:触诊腹部,了解有无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腹膜炎等情况;听诊肠鸣音,肠鸣音可能亢进或减弱等,不同病因引起的急性胃肠炎肠鸣音表现可能不同。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等指标可帮助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如果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多提示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若正常或降低,可能为病毒感染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血常规正常参考值有差异,儿童的白细胞计数等与成人不同。
2.粪便常规:观察粪便中有无白细胞、红细胞、脓细胞等。有白细胞等提示肠道有炎症,可能为细菌感染;如有红细胞可能提示有肠道黏膜损伤等情况。
3.粪便病原体检测:如怀疑是细菌感染,可进行粪便细菌培养等检查,明确具体的致病菌,以便针对性治疗。
4.血生化检查:对于严重腹泻、呕吐的患者,进行血生化检查了解电解质情况,如钾、钠、氯等有无紊乱,有无酸碱平衡失调等。老年人及儿童由于生理特点,更易出现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四、鉴别诊断
1.细菌性痢疾:除有腹泻、腹痛等症状外,粪便多为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明显,粪便培养可分离出痢疾杆菌,与急性胃肠炎可通过粪便检查等进行鉴别。
2.霍乱:有剧烈腹泻、呕吐,呕吐物为米泔水样,腹泻次数多,可导致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粪便培养可分离出霍乱弧菌,与急性胃肠炎有明显区别。
3.急性阑尾炎:部分患者初期可能有类似急性胃肠炎的腹痛表现,但随着病情发展,腹痛逐渐转移至右下腹,并有固定压痛等典型表现,可通过腹部体征及相关检查进行鉴别。
通过以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综合手段来诊断急性胃肠炎,同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对诊断的影响,准确判断病情以进行合理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