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骨质增生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有物理治疗(牵引、按摩推拿、理疗等,不同方式对不同年龄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和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营养神经药物等,不同患者使用需注意相关事项);手术治疗有适应证(经长期非手术治疗无效等情况,不同年龄患者评估有差异)和手术方式(前路、后路手术等,不同方式有适应证和风险,老年患者术后需加强护理)。
一、非手术治疗
1.物理治疗
牵引疗法:通过牵引力和反牵引力之间的相互平衡,使头颈部相对固定于生理曲线状态,从而使颈椎曲线不正的现象逐渐改变。但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较明显者和有明显颈椎节段性不稳者不宜采用。一般年龄较大患者在进行牵引时需谨慎评估,因为老年人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等情况,牵引不当可能加重椎体损伤等风险。
按摩推拿:可以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但脊髓型颈椎病、有骨质破坏及伴严重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应慎用,对于老年患者,按摩时手法要轻柔,避免过度用力导致颈椎结构进一步损伤,因为老年人骨质相对疏松,按摩不当易引发骨折等严重并发症。
理疗:包括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超短波等理疗方式能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代谢。不同理疗方式对不同年龄患者的适用情况略有差异,例如老年患者皮肤感觉可能相对迟钝,在进行热敷时要注意温度,避免烫伤。
2.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可缓解颈椎骨质增生引起的疼痛症状。但对于有胃肠道疾病史的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需谨慎,因为这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如溃疡、出血等,老年人本身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使用时更要密切关注胃肠道反应。
营养神经药物:当颈椎骨质增生压迫神经时,可使用甲钴胺等营养神经的药物,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于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此类药物需要调整剂量,老年人肝肾功能逐渐减退,更要注意药物的代谢情况。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诊断明确的颈椎骨质增生患者,经长期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出现明显神经根或脊髓压迫症状,如上肢麻木无力进行性加重、下肢行走不稳、踩棉感等。对于年轻患者,如果病情进展较快,也需及时评估手术指征;而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综合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预期寿命等因素后再决定是否手术。
2.手术方式
前路手术:通过前路途径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增生的骨赘等,解除对脊髓或神经根的压迫。适用于颈椎前路病变的患者。
后路手术:主要是通过扩大椎管容积等方式来缓解脊髓压迫,如椎板切除减压术等。不同手术方式有其各自的适应证和风险,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于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慢,需要加强术后护理,包括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