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治疗包括卧床休息与制动,让患者严格卧床、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老年患者防并发症,年轻患者也遵要求;牵引治疗分皮牵引(适用于特定患者,注意皮肤等情况)和骨牵引(用于移位明显者,注意针孔护理);定期影像学复查,观察对位对线及愈合进展;康复功能锻炼,早期促循环,后期逐步增加活动但防移位,不同性别进度有差异;营养支持,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助骨折愈合。
一、卧床休息与制动
股骨颈骨折保守治疗首先需让患者严格卧床休息,避免骨折部位承受压力导致移位加重。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及健康状况的患者,卧床姿势有一定要求,一般建议平卧位,患肢需保持外展中立位,可在患肢外侧放置枕头等使髋关节处于外展约30°、膝关节微屈的状态,这样有助于维持骨折端的稳定,减少骨折移位风险。对于老年患者,长期卧床可能引发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需定时协助翻身、拍背,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年轻患者相对恢复能力较强,但也需严格遵守卧床制动要求。
二、牵引治疗
1.皮牵引: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儿童股骨颈骨折或一些不能耐受手术的老年患者等。通过在患肢足部放置牵引带,利用重量进行牵引,牵引重量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一般要维持骨折端的对位对线。皮牵引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及皮肤情况,儿童皮肤娇嫩,更要注意避免牵引带压迫导致皮肤损伤。
2.骨牵引:对于部分移位明显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可能会采用骨牵引。如经皮穿针骨牵引,将钢针穿过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等部位进行牵引,牵引重量和方向需依据X线等检查结果来调整,以逐步复位骨折端。骨牵引期间要注意针孔护理,防止感染。
三、定期影像学复查
治疗过程中需定期进行X线等影像学检查,一般每周或每两周复查一次,观察骨折端的对位对线情况及愈合进展。不同年龄患者骨折愈合速度不同,儿童愈合相对较快,老年患者愈合较慢,通过定期复查能及时发现骨折移位等异常情况并调整治疗方案。例如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明显,骨折愈合更需密切监测。
四、康复功能锻炼
在骨折相对稳定后,开始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早期可进行足趾屈伸活动、踝关节泵运动等,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随着骨折愈合进展,逐步增加髋关节周围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待骨折有一定愈合迹象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髋关节的轻度屈伸等活动,但要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移位。对于不同性别患者,康复锻炼的强度和进度可能因身体机能差异略有不同;年轻患者可适当加快康复锻炼进度,老年患者则需循序渐进。
五、营养支持
保证患者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饮食,以促进骨折愈合。蛋白质有助于组织修复,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维生素D等有助于钙的吸收。例如老年患者往往存在营养不良风险,更需加强营养补充;年轻患者也应保持均衡饮食以助力骨折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