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腰椎骨折后需及时就医评估,依情况行保守或手术治疗,同时进行康复护理,注重骨质疏松防治,家人要悉心照料并关注老人心理与饮食营养。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药物治疗;手术针对特定情况,有相应术式;康复分早期和后期;防治骨质疏松需补钙、维D及用抗骨质疏松药;家人要做好多方面照料。
一、及时就医评估
老年人腰椎骨折后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通过X线、CT、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情况等。医生会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例如,对于稳定性骨折,可能采取保守治疗;对于不稳定性骨折,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二、保守治疗
1.卧床休息:一般需要严格卧床6-8周,卧硬板床,保持脊柱的平直。卧床期间要注意预防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等。对于老年人来说,长期卧床容易出现肺部感染,可指导老人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预防泌尿系统感染要鼓励老人多饮水;预防压疮要定期为老人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如布洛芬等,但需注意老年人肝肾功能情况,避免药物对肝肾功能造成过度损害。还可使用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如骨肽等。
三、手术治疗
1.手术时机:如果骨折伴有神经压迫症状、骨折不稳定等情况,通常需要尽早进行手术。手术的目的是恢复脊柱的稳定性,解除神经压迫。
2.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手术创伤相对较小的微创术式也可能根据病情选择,如经皮椎体成形术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适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四、康复护理
1.早期康复:在骨折固定后,可开始进行四肢的主动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例如,进行下肢的屈伸运动、上肢的抓握运动等。同时,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深呼吸、吹气球等,促进肺部血液循环,预防肺部并发症。
2.后期康复:当骨折逐渐愈合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腰部的康复锻炼,如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等,但要注意锻炼的强度和幅度逐渐增加,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部位再次损伤。康复锻炼需要长期坚持,以恢复腰部的功能。
五、骨质疏松的防治
老年人腰椎骨折很多与骨质疏松有关,因此在骨折治疗的同时,要积极防治骨质疏松。可通过补充钙剂,如碳酸钙等,同时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还可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如双膦酸盐类等,但要根据老人的肝肾功能等情况合理选择药物,并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恢复相对较慢,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需要家人的悉心照料。要关注老人的心理状态,避免老人因长期卧床、恢复不佳等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家人应多与老人沟通交流,给予心理支持。同时,要注意饮食营养,保证老人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促进骨折愈合和身体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