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在临床表现、内镜、影像学、组织病理学表现及不同人群(儿童、老年、女性)和病史等方面存在鉴别要点,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多连续弥漫,症状有黏液脓血便等,内镜见黏膜相关表现,X线钡剂灌肠有相应改变,组织病理有特定表现;克罗恩病病变节段,症状有腹痛等,内镜见节段非对称等表现,X线钡剂灌肠及CT、MRI有对应表现,组织病理有相关特征,需综合各方面鉴别并结合不同人群及病史等综合判断。
症状特点: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症状为黏液脓血便、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隐痛,便后缓解)、里急后重等;克罗恩病常见症状有腹痛(多为右下腹或脐周隐痛,进餐后加重,排便后缓解)、腹泻(可为间歇性,粪便多为糊状,一般无黏液脓血)、腹部包块、瘘管形成等,还可能伴有发热、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
内镜表现
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可见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病变明显处见弥漫性糜烂和多发性浅溃疡;慢性病变可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炎性息肉及桥状黏膜,在反复溃疡愈合、瘢痕形成过程中,结肠袋变浅、变钝或消失。
克罗恩病:内镜下可见节段性、非对称性的黏膜炎症,纵行溃疡,溃疡周围黏膜正常或呈鹅卵石样,肠腔狭窄,可见肠壁僵硬,病变肠段之间黏膜外观正常。
影像学表现
X线钡剂灌肠:溃疡性结肠炎可见黏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多发性浅溃疡,肠管缩短,结肠袋消失可呈铅管样;克罗恩病可见肠黏膜皱襞粗乱、纵行溃疡或裂沟、鹅卵石征、假息肉、多发性狭窄,肠管呈弦样征等。
CT或MRI肠道成像:可更清晰显示肠道病变情况,有助于评估肠壁增厚、狭窄、瘘管及脓肿等情况,克罗恩病常可见肠壁增厚呈“靶征”或“双晕征”等表现。
组织病理学表现
溃疡性结肠炎:黏膜及黏膜下层有弥漫性炎症细胞浸润,活动期表现为表面糜烂、溃疡、隐窝炎、隐窝脓肿;慢性期表现为隐窝结构紊乱、杯状细胞减少等。
克罗恩病:肠壁各层炎症,裂隙状溃疡,黏膜下层水肿及淋巴管扩张,可见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等,但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并非克罗恩病所特有,其他肠道疾病也可能出现。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鉴别诊断时需更关注疾病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如克罗恩病可能更易导致儿童生长迟缓;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可能,且症状可能不典型,需综合多种检查手段进行鉴别。女性患者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可能会影响症状的观察,需全面分析临床表现。生活方式方面,不同生活方式可能影响肠道功能,但在鉴别诊断中主要依靠疾病本身的特征表现来区分,而非生活方式因素直接导致鉴别差异,但需结合患者生活方式综合判断病情。病史方面,既往肠道疾病史等对判断此次疾病是新发还是原有疾病的复发等有重要意义,如既往有溃疡性结肠炎病史,此次表现符合其特点则更倾向于溃疡性结肠炎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