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进行活检可明确病变性质,区分良恶性、判断炎症程度;能指导治疗方案制定,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黏膜修复提供依据;还可监测病情变化,为随访观察提供依据,不同人群因自身特点在活检相关情况上有差异,活检对各类患者病情相关情况的把握至关重要。
一、明确病变性质
1.区分良恶性
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的患者进行活检首要目的是鉴别病变是良性还是恶性。通过病理活检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的细胞形态等情况,例如胃癌细胞具有异型性等特征,若发现有癌变相关的细胞改变,就能及时明确恶性病变的可能,这对于后续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的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但活检是明确性质的金标准。比如老年患者出现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时,更需通过活检排除胃癌等恶性病变的可能。
2.判断炎症程度
活检能够准确判断萎缩性胃炎伴糜烂中炎症的程度。炎症细胞的浸润情况等在病理切片中可清晰显示,从而为医生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提供依据。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吸烟、饮酒者,其胃黏膜炎症情况可能因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而有不同表现,活检可以精准了解炎症程度,进而指导治疗。例如对于有长期饮酒史的患者,通过活检明确炎症程度后,可针对性地调整治疗措施,如建议戒酒等。
二、指导治疗方案制定
1.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指导
如果活检发现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证据,那么治疗方案会重点围绕根除幽门螺杆菌展开。不同年龄人群对于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耐受性等可能不同,比如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在治疗药物选择和剂量等方面需谨慎考虑,而通过活检明确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就可以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根除方案。对于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胃出血病史等,在选择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药物时要避免使用可能加重出血风险等的药物。
2.确定胃黏膜修复相关治疗
根据活检结果中胃黏膜萎缩、糜烂等具体情况,来确定促进胃黏膜修复的治疗措施。例如,若活检显示胃黏膜萎缩较明显,可能需要使用一些促进胃黏膜营养、修复的药物等进行针对性治疗。不同性别患者在胃黏膜修复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生理差异,如女性患者在某些激素影响下,胃黏膜修复过程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但活检结果能为个性化的胃黏膜修复治疗提供依据。
三、监测病情变化
1.随访观察的依据
定期进行活检可以监测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比如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多次活检观察胃黏膜病变是好转还是进一步发展等。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病情变化的速度和表现可能不同,儿童患者病情变化可能相对较快,需更密切通过活检监测;老年患者病情变化可能较为隐匿,也需要借助活检及时发现病情的细微改变。有既往胃部手术病史等特殊病史的患者,其病情变化可能有其独特性,活检对于监测这类患者的病情变化尤为重要,以便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