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后需从休息与制动、肿胀与疼痛管理、饮食注意、康复锻炼、定期复查等方面进行综合处理,休息制动避免过早负重,肿胀早期冷敷、后期热敷,疼痛根据情况处理,饮食营养均衡且避刺激性食物,康复锻炼分早期、中期、后期,要定期复查了解愈合情况。
肿胀与疼痛管理
肿胀管理:早期可采用冷敷,一般在骨折后24~48小时内,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3~4次,通过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对于成年人和儿童都适用,但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冷敷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冻伤。48小时后可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肿胀消退。
疼痛管理:如果疼痛较为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相应措施。成年人可根据情况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来缓解疼痛,但需注意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儿童一般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减轻疼痛感受,若疼痛严重也需在医生评估后谨慎使用合适的镇痛方法。
饮食注意
营养均衡: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蛋白质有助于组织修复,如瘦肉、鱼类、蛋类等;钙是骨骼修复的重要原料,奶制品、豆制品、海鲜等富含钙;维生素C、D等有助于钙的吸收和骨骼健康,新鲜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C,日照可促进人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饮食的具体要求略有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需要更充足的营养来支持骨骼的生长和骨折修复;成年人则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搭配,避免过度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影响恢复。
避免刺激性食物: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影响血液循环,不利于骨折的恢复,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都应注意避免。
康复锻炼
早期康复(骨折后1~2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简单的肌肉收缩和舒张锻炼,如足部肌肉的等长收缩,通过收缩和放松脚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成年人和儿童都可以进行,但儿童的锻炼要在家长和医生的协助下进行,避免过度用力。
中期康复(骨折后2~6周):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的锻炼,如在医护人员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踝关节的屈伸等活动,但要注意活动范围和力度,避免造成再次损伤。成年人可以逐步增加活动强度,儿童则要根据其恢复情况适度调整锻炼计划。
后期康复(骨折6周以后):可在医生评估骨折愈合良好后,进行负重行走等锻炼,逐渐恢复足部的正常功能。成年人恢复负重行走需要一定的过程,要循序渐进;儿童由于骨骼的生长潜力,恢复负重的时间和进程可能与成年人不同,需要更密切地监测和调整康复计划。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安排定期进行X线等检查,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成年人和儿童都需要按时复查,通过复查可以及时发现骨折愈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骨折移位、愈合不良等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例如,若发现儿童跟骨骨折愈合出现异常,可及时调整治疗和康复方案,保障儿童足部功能的正常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