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介入治疗包括经动脉化疗栓塞术等,可缩小肿瘤体积、缓解局部症状,抑制肿瘤转移、改善患者一般状况,老年、体质虚弱及有基础病史患者行介入治疗需谨慎评估及多学科协作,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以合理开展介入治疗。
一、介入治疗的方式及原理
胆囊癌的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等。其原理是通过导管将化疗药物输送到供应胆囊癌的动脉血管内,同时栓塞肿瘤的供血动脉,一方面使高浓度的化疗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另一方面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抑制肿瘤生长。
二、对局部肿瘤的控制作用
1.缩小肿瘤体积: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对于部分胆囊癌患者,介入治疗后可观察到肿瘤体积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例如,一些研究发现,经过TACE治疗后,约有一定比例的患者肿瘤病灶有所退缩,这是因为化疗药物能杀伤肿瘤细胞,栓塞供血动脉使肿瘤细胞缺乏营养供应而凋亡,从而使肿瘤体积减小,为后续可能的手术切除等治疗创造条件。
2.缓解局部症状:胆囊癌患者常伴有腹痛、黄疸等局部症状,介入治疗后部分患者的腹痛症状可得到缓解,黄疸也可能有所减轻。这是由于肿瘤体积缩小或供血改善等因素,减轻了肿瘤对周围组织的压迫以及对胆道系统的阻塞等情况。
三、对全身肿瘤负荷的影响
1.抑制肿瘤转移:介入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胆囊癌的远处转移。通过阻断原发肿瘤的供血以及局部高浓度化疗药物的作用,能够减少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发生远处转移的机会。有研究显示,接受规范介入治疗的胆囊癌患者,其肿瘤转移的发生率相对有所降低。
2.改善患者一般状况:介入治疗后,患者的全身状况可能得到改善,如体力状况评分提高,食欲有所增加等。这有助于患者更好地耐受后续的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四、不同人群的差异及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胆囊癌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进行介入治疗时需更加谨慎评估。要充分考虑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状况。如果患者重要脏器功能较差,可能需要调整介入治疗的方案,如减少化疗药物的剂量等,以降低治疗相关的风险,同时密切监测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因为老年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和恢复能力相对较差。
2.体质虚弱患者:对于体质非常虚弱不能耐受较大创伤性治疗的胆囊癌患者,可以考虑采用相对温和的介入治疗方式。在治疗前要全面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穿刺部位出血、化疗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等,尽量在保障患者舒适度的前提下发挥介入治疗的作用。
3.有基础病史患者:若患者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史,在进行介入治疗时需要多学科协作。例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后要严格控制血糖,以减少治疗相关的感染等并发症风险;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评估介入治疗过程中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必要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治疗前后使用改善心脏供血等的药物辅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