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骨粉碎性骨折后会出现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和淤血等表现,疼痛剧烈且持续,肿胀随时间加重,有畸形外观,活动明显受限,受伤部位有淤血且颜色随时间变化,不同年龄段患者表现有差异。
疼痛性质:多为持续性的刺痛、胀痛或酸痛等,疼痛的感觉比较深沉,定位相对比较明确,主要集中在膝盖部位,尤其是骨折处周围。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可能会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说,这种剧烈的疼痛是普遍存在的。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表述能力相对有限,但会表现出哭闹不止、拒绝活动膝盖等明显的异常表现;而成年人则能更清晰地描述疼痛的程度和性质。
肿胀
肿胀原因:骨折会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出血,同时周围组织受到损伤后会出现炎性反应,引起组织液渗出,从而导致膝盖部位出现肿胀。一般在受伤后的数小时内即可开始出现肿胀,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
肿胀表现:膝盖会明显变粗,皮肤可能会变得紧绷,颜色也可能会出现改变,比如呈现出青紫色等。肿胀的范围通常围绕着膝盖骨周围,严重时可能会波及整个膝关节区域。不同年龄的患者肿胀的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的皮肤相对较薄,肿胀可能看起来更为明显;老年人由于身体代谢等方面的原因,肿胀消退可能相对较慢。
畸形
畸形表现:膝盖骨粉碎性骨折后,由于骨折端的移位,可能会出现膝盖部位的畸形外观。例如,膝盖的正常形态可能被破坏,出现明显的弯曲、扭曲或凹陷等异常情况。这种畸形是比较直观的表现,通过肉眼观察就可以发现。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畸形的表现可能会因为骨骼的发育情况、受伤时的力量大小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的可塑性相对较强,但粉碎性骨折导致的畸形也会比较明显;成年人的骨骼已经定型,畸形相对更固定。
活动受限
活动受限情况: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膝关节活动受限,无法正常地弯曲和伸直膝盖。比如,正常情况下可以轻松完成的屈膝、伸膝动作变得困难重重,甚至完全不能进行。这是因为骨折后,受伤部位的疼痛、肿胀以及骨折端的异常结构都会阻碍膝关节的正常活动。不同年龄的患者活动受限的程度有所差异,儿童可能因为疼痛而不愿意活动膝盖,表现为对膝盖部位的保护;成年人则可能因为工作、生活等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尝试活动,但会明显感觉到困难。例如,成年人可能在行走时会出现步态异常,表现为跛行,这是由于膝关节活动受限导致的行走功能障碍。
淤血
淤血情况:受伤部位周围会出现淤血现象,这是因为骨折导致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渗透到周围组织中所致。淤血的范围大小不一,可能从较小的片状淤血到较大面积的淤血都有可能出现。淤血的颜色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初期可能呈现出鲜红色,随着时间的延长,会逐渐变为青紫色、黄色等。不同年龄的患者淤血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的皮肤较为娇嫩,淤血可能更容易观察到;老年人由于血液循环相对较慢,淤血的吸收可能会相对缓慢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