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下端骨折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中手法复位外固定适用于大多数稳定性骨折,持续牵引治疗用于移位明显、肿胀严重者;手术治疗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适用于关节内骨折及不稳定骨折,手术需根据情况选内固定物,儿童、老年、女性患者手术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保守治疗
(一)手法复位外固定
1.适用情况:适用于大多数稳定性桡骨下端骨折,尤其是骨折无明显移位或经手法复位后位置满意的患者。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的患者,若骨折未累及关节面或移位较小,手法复位外固定是常见的初始治疗选择。例如,年轻的体力劳动者若骨折移位不明显,可优先考虑手法复位外固定。
2.操作要点:通过牵引、挤压、旋转等手法恢复骨折端的解剖关系,然后使用石膏或夹板等外固定装置维持骨折复位后的位置。石膏固定需根据骨折部位和类型选择合适的类型,如前臂石膏托固定等,要确保外固定的松紧度合适,过紧可能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无法起到固定作用。
(二)持续牵引治疗
1.适用情况:对于一些移位明显、肿胀严重的桡骨下端骨折患者,尤其是老年人伴有骨质疏松时,持续牵引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同时使骨折端部分复位。例如,老年女性患者骨质疏松明显,骨折移位较明显且肿胀严重,可先采用持续牵引治疗。
2.操作方式:通常采用皮肤牵引或骨牵引,通过牵引装置施加适当的牵引力,牵引重量根据患者的体重、骨折情况等因素调整,一般牵引重量在1-5公斤不等,牵引时间一般为1-2周,之后再根据骨折复位情况改为外固定。
二、手术治疗
(一)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1.适用情况
关节内骨折:当桡骨下端骨折累及关节面,且移位明显,影响关节功能时,如关节面移位超过2毫米或有明显台阶形成,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例如,年轻的运动员发生桡骨下端关节内骨折,为了尽可能恢复关节面的平整,促进后期关节功能恢复,多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不稳定骨折:对于手法复位失败或外固定不能维持复位的不稳定骨折,如粉碎性骨折等,需行手术治疗。比如,老年患者发生粉碎性桡骨下端骨折,手法复位难以维持位置,应考虑切开复位内固定。
2.手术方式: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材料和方法,常用的内固定物有钢板、克氏针、螺钉等。例如,对于简单的桡骨下端骨折,可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对于儿童的桡骨下端骨折,若需要固定且避免影响骨骺发育,可能会选择克氏针固定,但要谨慎操作以减少对骨骺的影响。手术中需准确恢复骨折的解剖结构,确保骨折端良好的对位对线。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者行手术治疗时需特别注意避免损伤骨骺,手术操作要轻柔精准。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明显,手术中选择内固定物时需考虑骨质量,可能需要选择强度合适的内固定材料,术后要注意预防骨质疏松相关的并发症,如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女性患者若涉及美容方面的考虑,可与患者充分沟通手术对外观的影响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