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侧凸是脊柱三维畸形表现为冠状面偏离中线侧方弯曲伴旋转及矢状面后凸前凸异常改变,按病因分特发性、先天性等,按年龄分婴儿型等,病因中特发性与遗传等有关、先天性因胚胎发育异常等,症状早期有肩膀不等高等、进展期有背痛等,诊断靠体格检查和脊柱X线片Cobb角≥10°确诊,治疗轻度可观察康复训练戴支具、中重度或进展快需手术且不同人群治疗有差异特殊人群需兼顾相关维护。
一、定义
脊柱侧凸是一种脊柱的三维畸形,表现为脊柱的一个或多个节段在冠状面上偏离身体中线向侧方弯曲,同时常伴有脊柱的旋转及矢状面上后凸或前凸的异常改变。
二、分类
(一)按病因分类
1.特发性脊柱侧凸:最为常见,多见于青少年,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生长发育、神经内分泌等因素相关。
2.先天性脊柱侧凸:由胚胎期脊柱发育异常所致,导致脊柱结构出现畸形。
3.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与神经肌肉系统病变有关,如脑瘫、脊髓灰质炎等疾病可引发此类脊柱侧凸。
4.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常伴随神经纤维瘤病出现,与该疾病的病理机制相关。
5.综合征型脊柱侧凸:是某些综合征的一部分表现,与特定综合征的病理基础相关。
(二)按年龄阶段分类
1.婴儿型(0~3岁):发生于婴幼儿期的脊柱侧凸。
2.儿童型(4~10岁):处于儿童阶段的脊柱侧凸。
3.青少年型(11岁~骨骼成熟):多见于青少年群体,是较为常见的类型之一。
4.成人型(骨骼成熟后):骨骼发育成熟后出现的脊柱侧凸。
三、病因
特发性脊柱侧凸: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同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异常等也可能参与其发生。
先天性脊柱侧凸:胚胎发育时期脊柱结构形成异常是根本病因。
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神经肌肉系统病变导致肌肉力量不平衡,进而引起脊柱侧凸。
综合征型脊柱侧凸:由特定综合征的病理机制所引发,如某些遗传综合征等。
四、症状
早期表现:双侧肩膀不等高、双侧胸廓不对称、脊柱偏离中线、腰部一侧有皱褶皮纹等。
进展期表现:可能出现背痛,随着侧凸加重还会影响呼吸功能,导致心肺功能异常等。
五、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通过医生的视诊、触诊等初步发现脊柱侧凸的迹象。
脊柱X线片:是诊断脊柱侧凸的重要依据,可测量Cobb角来判断侧凸的严重程度,Cobb角大于10°即可确诊为脊柱侧凸。
六、治疗
(一)保守治疗
轻度侧凸(Cobb角<20°):可通过观察病情变化,同时进行康复训练,如强化脊柱周围肌肉的锻炼,以及佩戴支具等方式进行干预。
(二)手术治疗
中重度侧凸(Cobb角≥40°或进展较快等情况):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脊柱融合术等。不同年龄人群治疗有差异,青少年脊柱侧凸需关注其生长发育阶段合理干预;成人脊柱侧凸需综合身体状况和功能需求选择治疗方案;对于患有神经肌肉疾病的特殊人群,治疗时需兼顾神经肌肉功能维护与脊柱畸形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