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折需重视现场处理,确保患者脊柱稳定避免随意搬动,用硬板担架平卧位搬运保持身体直线;医疗检查有X线、CT、MRI等,可初步及详细了解骨折情况;治疗分保守和手术,保守适用于稳定性骨折,需卧床休息、用支具固定并防并发症,儿童常用保守治疗,手术用于伴神经损伤、脊柱不稳定等情况,目的是解除神经压迫、恢复脊柱稳定;康复分早期、中期、后期,早期做四肢主动运动等,中期增脊柱活动度训练,后期全面恢复功能,各环节严谨处理以最大程度恢复患者脊柱功能和生活质量。
脊柱骨折的医疗检查与诊断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以初步了解脊柱骨折的部位、类型等情况,能发现明显的骨折线、椎体的形态改变等,但对于一些细微的骨折或者椎管内的情况可能显示不清。
CT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脊柱骨折的细节,包括骨折碎片的位置、椎管是否受累等,有助于准确判断骨折的严重程度。
MRI检查:对于脊髓、神经等软组织损伤的情况显示较好,可以发现脊髓水肿、出血等病变,对评估脊髓损伤的程度有重要意义。
脊柱骨折的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
适应证:对于一些稳定性的脊柱骨折,如轻度的椎体压缩骨折等,可以采用保守治疗。一般需要患者卧床休息,卧床时间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而定,通常需要6-12周。同时可以使用支具固定,支具可以限制脊柱的活动,促进骨折的愈合。在卧床期间,要注意预防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的生长潜力,保守治疗可能更为常用,但需要密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和脊柱的生长发育情况。
手术治疗:
适应证:当脊柱骨折伴有神经损伤、脊柱不稳定(如多节段骨折、爆裂骨折等)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解除神经压迫、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手术方式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通过植入钢板、螺钉等内固定装置来固定骨折部位,促进骨折愈合和维持脊柱的正常序列。对于老年患者,手术治疗可以帮助其更早地恢复活动能力,减少长期卧床的并发症,但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和手术风险。
脊柱骨折后的康复治疗
早期康复:在骨折固定后,就可以开始进行一些早期的康复训练,如四肢的主动运动,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对于脊髓损伤的患者,早期的康复还包括神经功能的康复训练,如神经肌肉电刺激等,但需要在专业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
中期康复:随着骨折的愈合,逐渐增加脊柱的活动度训练。可以在支具保护下进行坐立、站立等训练,但要注意活动的幅度和强度逐渐增加。对于儿童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其脊柱的生长发育,避免康复训练不当影响脊柱的正常发育。
后期康复:当骨折完全愈合后,进行全面的功能康复训练,包括平衡能力、步行能力等的训练,以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功能。
总之,脊柱骨折的处理需要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从现场的正确处理到后续的检查、治疗和康复,每个环节都需要严谨对待,以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脊柱功能和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