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折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有卧床休息(稳定性骨折无神经损伤者严格卧床6-8周等)和牵引(颅骨、骨盆牵引等);手术适用于不稳定骨折及伴神经损伤骨折,方法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减压术,需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并密切观察病情调整。
一、非手术治疗
1.卧床休息:对于稳定性脊柱骨折且无神经损伤症状的患者,多采用卧床休息的方法。一般需要严格卧床6-8周,卧床期间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通常可采用仰卧位,在背部下方垫薄枕,使脊柱处于轻度过伸位,以促进骨折复位和愈合。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的生长潜力,卧床休息的时间可能会根据具体骨折情况有所不同,但也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确保骨折部位得到良好的恢复环境。
2.牵引治疗
颅骨牵引:适用于一些伴有脊髓损伤风险或需要复位的脊柱骨折患者。通过颅骨牵引装置,对头部施加牵引力,可使脊柱得到拉伸,有助于骨折的复位和解除对脊髓等神经组织的压迫。在牵引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神经症状变化,根据病情调整牵引的重量和时间。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牵引重量和时间的选择需要更加谨慎,避免过度牵引导致不良后果。
骨盆牵引:对于下腰椎骨折等情况可能会采用骨盆牵引,通过牵引骨盆来调整脊柱的力线,减轻骨折部位的压力,促进骨折愈合。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牵引参数会有所差异,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精准调整。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不稳定脊柱骨折:如脊柱骨折合并脊柱的稳定性遭到破坏,包括爆裂性骨折、骨折-脱位等情况,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来恢复脊柱的稳定性,防止进一步的神经损伤和脊柱畸形进展。对于年轻患者,由于其活动量较大,对脊柱稳定性的要求更高,更需要及时进行手术干预;而老年患者如果身体状况允许,也需要根据脊柱稳定性情况考虑手术。
伴有神经损伤的脊柱骨折:当脊柱骨折导致脊髓或神经根受压,出现神经损伤症状,如肢体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应尽早进行手术,解除神经压迫,为神经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不同年龄患者的神经恢复能力不同,年轻患者相对恢复潜力较大,但手术时机的把握同样关键。
2.手术方法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切开暴露骨折部位,将骨折复位后使用内固定装置(如椎弓根螺钉、钢板等)来固定脊柱,恢复脊柱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稳定性。内固定材料的选择会根据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等因素综合考虑。对于儿童患者,会选择适合其骨骼生长发育的内固定材料,避免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
减压术:如果脊柱骨折合并神经压迫,需要进行减压手术,去除压迫神经的骨折块、椎间盘等组织,解除神经压迫。在手术过程中,要精细操作,避免对神经造成新的损伤。对于老年患者,手术操作要更加轻柔,减少手术创伤对身体的影响。
脊柱骨折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骨折类型、是否伴有神经损伤、年龄、身体状况等综合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措施,以最大程度促进患者的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