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窦炎的诊断方法包括胃镜检查(原理、适用人群、检查前准备)、幽门螺杆菌检测(尿素呼气试验原理、适用人群、注意事项;胃镜下黏膜活检原理、适用人群、注意事项)、血常规检查(检查内容及意义、特殊人群)、粪便隐血试验(检查原理及意义、特殊人群)。
一、胃镜检查
1.检查原理:胃镜是诊断慢性胃窦炎的重要手段,它通过一根纤细、柔软的管子伸入胃内,直接观察胃窦部位的黏膜情况,能清晰看到胃窦黏膜是否有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等病变。
2.适用人群:所有怀疑有胃窦病变,如出现上腹部不适、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且无胃镜检查禁忌证的患者都可进行。对于年龄较大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评估身体状况能否耐受检查;儿童进行胃镜检查需谨慎,要充分评估风险与必要性。
3.检查前准备:检查前通常需要禁食6-8小时,以保证胃内空虚,便于胃镜插入。还需进行咽部麻醉,口服祛泡剂等,以减少胃内气泡,利于观察。
二、幽门螺杆菌检测
1.尿素呼气试验
原理:利用幽门螺杆菌能产生尿素酶的特点,患者口服含有被标记的尿素的试剂,若胃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其产生的尿素酶会分解尿素,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标记物的含量来判断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
适用人群:适用于大多数患者,包括儿童(需根据年龄和体重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剂量)。无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等禁忌证的患者均可进行。
注意事项:检测前需停用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等影响幽门螺杆菌检测的药物一段时间,一般抗生素需停用至少4周,质子泵抑制剂需停用至少1周,以避免假阴性结果。
2.胃镜下黏膜活检
原理:在胃镜检查时,取胃窦部位的黏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不仅可以明确是否有慢性炎症,还能同时检测幽门螺杆菌。
适用人群:当胃镜下观察到胃窦黏膜有可疑病变,或同时需要明确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时采用。对于儿童,若病情需要,在充分评估后可进行。
注意事项:活检后需禁食一段时间,避免过早进食引起胃出血等并发症,同时要关注活检部位的恢复情况。
三、血常规检查
1.检查内容及意义: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是否有感染等情况。慢性胃窦炎患者若有急性发作,可能会出现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对于儿童,血常规检查能辅助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相关因素导致的胃窦炎症加重等情况。
2.特殊人群:老年人进行血常规检查时需结合其基础疾病,如本身有血液系统疾病等,要综合分析血常规结果与胃窦炎的关系;儿童进行血常规检查要注意采血的规范性和结果的解读需结合儿童的生理特点。
四、粪便隐血试验
1.检查原理及意义:检测粪便中是否有微量出血。慢性胃窦炎患者若胃窦黏膜糜烂较重,可能会出现粪便隐血阳性。对于老年人,要考虑是否有合并肠道其他疾病导致隐血阳性的可能;儿童进行粪便隐血试验需注意留取标本的正确性,避免污染等影响结果。
2.特殊人群:老年人需进一步排查是否有消化道肿瘤等情况导致隐血阳性;儿童要注意与饮食等因素导致的假阳性相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