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肠胃炎有反复发作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病史需问患病时长、既往史、感染史、生活方式等,体格检查腹部轻压痛,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粪便常规、生化检查等,影像学检查有腹部超声、胃镜或结肠镜检查等,胃镜或结肠镜是诊断重要手段且儿童检查需特殊处理。
一、症状表现
慢性肠胃炎患者通常会有反复发作的腹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等,部位多在腹部脐周等区域;还可能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糊状便等;部分患者会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的表现,且症状可能会在进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或受凉等情况下加重,这些症状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症状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比如儿童可能因慢性肠胃炎影响营养吸收导致生长发育受影响,女性在生理期前后可能因身体状态变化使症状有所波动。
二、病史询问
详细询问患者的患病时长,若病程超过两个月,就需要高度怀疑慢性肠胃炎;还要了解患者既往是否有类似的胃肠道不适发作史;有无胃肠道感染史,比如曾经患过急性肠胃炎未彻底治愈等情况;是否有长期不良的生活方式,像长期暴饮暴食、经常熬夜、精神压力过大等,这些因素都可能诱发或加重慢性肠胃炎。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其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率可能较高,需要特别留意是否与慢性肠胃炎相关。
三、体格检查
医生会进行腹部的体格检查,一般可能会有腹部轻压痛,但通常无明显的反跳痛和肌紧张等急腹症表现,不过这只是初步的体征判断,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
四、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部分慢性肠胃炎患者可能会有轻度的白细胞升高或正常,若合并有感染时白细胞可能会明显升高,通过血常规可以初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炎症反应情况。
2.粪便常规:可观察粪便的性状、有无潜血等,若有潜血可能提示胃肠道存在黏膜损伤等情况,有助于辅助判断慢性肠胃炎的病情。
3.生化检查:比如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查,以了解患者整体的身体代谢状况,因为慢性肠胃炎长期存在可能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通过生化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进行相应处理。
五、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可以观察胃肠道的形态、结构等情况,排除是否有其他腹部器质性病变导致的类似症状,比如肝胆胰等器官的病变可能会引起类似胃肠道的不适,通过腹部超声可以初步鉴别。
2.胃镜或结肠镜检查:这是诊断慢性肠胃炎的重要手段。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黏膜情况,能发现胃黏膜的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病变;结肠镜检查可以观察直肠、结肠的黏膜状况,查看有无结肠黏膜的炎症、溃疡、息肉等病变。通过内镜检查可以直接看到胃肠道黏膜的病理改变,从而明确慢性肠胃炎的诊断,并且还可以在必要时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进一步明确病变的性质是炎症性、溃疡性还是其他类型等。对于儿童进行胃镜或结肠镜检查时,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并且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麻醉等相关工作,以确保检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