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不连需通过评估诊断明确类型原因后治疗,手术有植骨、内固定调整更换、骨搬移等,非手术有体外冲击波治疗;骨髓炎要评估诊断后治疗,抗生素根据药敏选择,手术有清创、病灶清除+骨移植、截肢等,还有局部负压吸引治疗,不同年龄性别等患者在处理时需考虑各自特点。
一、骨不连的处理
(一)评估与诊断
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明确骨不连的类型和原因,包括骨折部位、骨折端情况、血运状况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表现可能不同,例如老年患者骨代谢较慢,骨不连发生风险相对较高,需更细致评估。
(二)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
植骨术:分为自体骨植骨、异体骨植骨及人工骨植骨等。自体骨植骨是骨不连治疗的金标准,如髂骨植骨等,能为骨折端提供骨传导、骨诱导和骨生成作用,不同年龄患者自体骨来源及手术耐受性不同,儿童植骨相对恢复较快,但也需考虑供区并发症等问题。
内固定物调整及更换:对于内固定物松动、失效等情况,调整或更换内固定装置,以提供更好的骨折端稳定性,不同性别患者内固定选择可能因解剖结构等有细微差异,但总体原则是恢复稳定固定。
骨搬移术:适用于某些长骨骨不连等情况,通过缓慢牵拉使骨组织再生,此方法需精确操作,不同年龄患者恢复进程不同,需密切监测。
2.非手术治疗
体外冲击波治疗:利用体外冲击波刺激骨折端,促进骨愈合,其作用机制与促进成骨细胞活性等有关,对于一些稳定型骨不连可能有一定效果,不同生活方式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可能因身体状态等有所差异。
二、骨髓炎的处理
(一)评估与诊断
详细询问病史,包括骨折后情况、感染症状出现时间等,通过体格检查观察局部红肿、发热、疼痛等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等)及影像学检查(如X线、MRI等)明确骨髓炎的分期、感染范围等。不同年龄患者骨髓炎表现可能不同,儿童骨髓炎可能更易累及干骺端,且全身症状相对成人可能更明显;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基础疾病,感染控制相对复杂。
(二)治疗方法
1.抗生素治疗
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早期足量应用。不同年龄患者抗生素选择需考虑药物代谢、毒副作用等,例如儿童应避免使用可能影响骨骼发育等的抗生素,老年患者需注意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2.手术治疗
清创术:彻底清除感染坏死组织、死骨等,对于急性骨髓炎早期清创可有效控制感染,不同部位骨髓炎清创范围和方式不同,如长骨骨髓炎清创需充分暴露并清除病灶。
病灶清除+骨移植:在清创基础上进行骨移植,如前面提及的骨不连治疗中的植骨方法可用于骨髓炎伴骨缺损的情况,恢复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截肢术:对于严重广泛骨髓炎,经多种治疗无效且危及生命或严重影响功能时,可能考虑截肢,但需非常谨慎,综合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及功能需求等。
3.局部治疗
负压吸引治疗:通过负压吸引装置清除创面分泌物,促进创面愈合,可用于骨髓炎创面的辅助治疗,不同年龄患者创面护理需注意无菌操作及舒适护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