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调整(控制热量摄入、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和增加体力活动(确定运动频率和方式);要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定期体检并接受健康管理,以控制血糖、延缓向糖尿病进展。
控制热量摄入:根据个体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活动量等因素计算每日所需热量,使热量摄入与消耗达到平衡,避免超重或肥胖进一步加重糖尿病前期状态。例如,对于成年男性,轻体力活动者每日热量摄入可控制在2200-2600千卡左右;成年女性,轻体力活动者每日热量摄入可控制在1800-2200千卡左右。女性在不同生理阶段(如孕期、哺乳期)需相应调整热量摄入。
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0%-60%,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杂豆类等,避免精制糖和高糖食品;蛋白质摄入占总热量的15%-20%,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应占一定比例;脂肪摄入占总热量的20%-30%,以不饱和脂肪为主,如橄榄油、鱼油等,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
增加体力活动:
运动频率: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速度一般为4-6公里/小时)、慢跑、游泳等,也可每周进行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跑、有氧操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运动频率和强度有所差异。儿童和青少年每天应至少进行60分钟的中等至高强度身体活动;老年人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要注意避免过度运动造成损伤。
运动方式: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多样化的运动方式,除了有氧运动,还可适当增加力量训练,如使用哑铃进行简单的肌肉力量练习等,以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有助于控制血糖。
血糖监测
自我血糖监测:糖尿病前期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如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等。一般建议每周选择几天进行监测,了解血糖的波动情况。例如,可在空腹时、餐后2小时分别测量血糖,并做好记录,以便及时发现血糖异常变化。对于有特殊病史或处于特殊生活方式状态的人群,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地监测血糖,以便更好地调整治疗方案。
定期随访与健康管理
定期体检:糖尿病前期患者应定期进行全面的体检,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等指标的检测,以及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评估。一般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全面体检,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和干预措施。对于有家族糖尿病病史的人群,更应密切关注自身血糖变化,定期进行体检。
健康管理:由专业的医生或健康管理师为糖尿病前期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包括生活方式指导、血糖监测计划、定期随访安排等。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确保患者能够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控制血糖,延缓向糖尿病的进展。例如,对于老年糖尿病前期患者,健康管理方案中应特别注意运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避免因运动不当导致跌倒等意外情况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