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压缩性骨折可能遗留多种后遗症,包括慢性疼痛(约30%-40%患者出现,受年龄、活动、既往病史影响)、脊柱畸形(严重骨折未有效治疗时发生率20%-30%,与生长发育阶段、复位固定情况有关)、腰椎活动受限(康复期未规范锻炼时可达50%左右,与卧床时间、年龄有关)、神经功能障碍(约5%-10%患者出现,与骨折合并神经损伤、就诊时间有关)、骨质疏松加重(与骨折本身及活动减少有关,严重骨质疏松及绝经后女性更明显)。
一、慢性疼痛
产生原因:骨折部位愈合过程中可能形成异常的骨痂,或者骨折导致周围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损伤修复不良,使得局部神经受到刺激或压迫,从而引发长期的腰部疼痛。例如,研究发现约有30%-40%的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在受伤后会遗留慢性腰部疼痛,尤其是骨折程度较重、治疗不规范的患者。
影响因素:年龄较大的患者身体修复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出现慢性疼痛;如果受伤后过早进行不恰当的活动,会加重局部组织的损伤,延长疼痛时间;既往有腰部疾病史的患者,腰椎压缩性骨折后更易出现慢性疼痛。
二、脊柱畸形
产生原因:腰椎压缩性骨折后,椎体高度丢失,若未得到良好的复位和固定,脊柱的生物力学平衡被打破,随着时间推移可能出现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比如,严重的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未进行有效治疗时,脊柱畸形的发生率可高达20%-30%。
影响因素:儿童和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脊柱可塑性强,腰椎压缩性骨折后发生脊柱畸形的风险相对较高;骨折复位不良、固定不牢固等情况会显著增加脊柱畸形的发生几率。
三、腰椎活动受限
产生原因:骨折后局部疼痛会使患者不敢正常活动腰部,长期不活动导致腰部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进而引起腰椎活动范围减小。一般来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在康复期如果没有进行规范的康复锻炼,腰椎活动受限的发生率可达50%左右。
影响因素:受伤后卧床时间过长且缺乏有效的康复指导的患者,腰椎活动受限更明显;年龄较大的患者本身关节灵活性较差,加上骨折后的制动,更容易出现腰椎活动受限。
四、神经功能障碍
产生原因:严重的腰椎压缩性骨折可能导致骨折块移位压迫脊髓或神经根,虽然及时手术治疗可降低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但仍有部分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如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研究表明,约有5%-10%的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会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后遗症。
影响因素: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患者,后续遗留神经功能障碍的风险更高;受伤后就诊时间较晚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性降低,更易遗留神经功能障碍后遗症。
五、骨质疏松加重
产生原因:腰椎压缩性骨折往往与骨质疏松有关,而骨折后患者活动减少,进一步导致骨量丢失,加重骨质疏松程度,形成恶性循环。例如,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在骨折后的1-2年内,骨密度可能会持续下降。
影响因素:本身骨质疏松严重的患者,发生腰椎压缩性骨折后骨质疏松加重更为明显;绝经后的女性患者,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疏松进展更快,腰椎压缩性骨折后骨质疏松加重的风险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