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性肝癌有原发肿瘤相关表现和肝脏相关表现,诊断包括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和病理检查(肝穿刺活检),不同原发肿瘤、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和检查有差异,超声是初步筛查,CT增强可见“牛眼征”,MRI对软组织分辨优,肿瘤标志物助鉴别,肝穿刺活检明确病理但需慎行。
一、转移性肝癌的表现
(一)原发肿瘤相关表现
部分患者有原发肿瘤的症状,如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可能有排便习惯改变、便血等结直肠肿瘤表现;胃癌肝转移患者可能有上腹部不适、黑便等胃癌表现。不同原发肿瘤引起的肝转移,其原发肿瘤相关表现因原发肿瘤部位和性质而异,年龄不同可能影响原发肿瘤的发生几率及表现特点,比如老年人原发肿瘤的发生概率相对较高,且症状可能不典型。
(二)肝脏相关表现
症状:早期转移性肝癌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肝区疼痛,多为持续性胀痛或钝痛,这是由于肿瘤生长使肝包膜受到牵拉。也可出现乏力、消瘦、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与肿瘤消耗、营养摄入不足等有关。部分患者可能有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是因为肿瘤压迫胆管或广泛肝转移影响胆红素代谢。
体征:肝大是常见体征,可在右上腹触及肿大的肝脏,质地坚硬,表面可能有结节。若发生腹腔转移,可能出现腹水,表现为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
二、转移性肝癌的诊断
(一)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常用的筛查方法,可发现肝脏内的占位性病变,能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部位及血流情况等。不同年龄人群的超声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由于肝脏生理结构特点,超声表现可能与成人不同,但对于转移性肝癌的初步筛查仍有价值。超声检查价格相对低廉,操作简便,可作为常规初步诊断手段。
CT检查:增强CT对转移性肝癌的诊断价值较高,能清晰显示肿瘤的数目、大小、形态及与血管的关系等。通过增强扫描,肿瘤多表现为“牛眼征”,即中央低密度区,边缘强化环,外周低密度水肿带。对于不同年龄患者,CT检查的辐射剂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儿童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力优于CT,在发现小病灶、判断肿瘤与血管的关系等方面有优势。尤其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转移性肝癌的诊断有一定帮助。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MRI检查是相对安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避免辐射对胎儿的影响。
(二)实验室检查
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通常正常或轻度升高,这有助于与原发性肝癌鉴别,因为原发性肝癌患者AFP多显著升高。其他如癌胚抗原(CEA)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等有一定参考价值,糖类抗原19-9(CA19-9)对胰腺癌肝转移等有一定意义。不同年龄、不同原发肿瘤来源的转移性肝癌患者,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可能不同,需要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三)病理检查
肝穿刺活检:对于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的肝脏占位性病变,可考虑肝穿刺活检以明确病理诊断。通过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确定肿瘤的来源及性质等。但肝穿刺活检有一定的出血等风险,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凝血功能异常等患者要谨慎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