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诊断需先详细采集病史,包括受伤机制、症状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受伤机制有差异;再进行体格检查,观察颈部体征、检查神经系统;然后行影像学检查,X线正侧位、过伸过屈位片初步判断,CT看骨折细节,MRI评估脊髓及软组织;最后与颈部软组织损伤、颈椎退行性变、颈椎肿瘤等鉴别,综合各因素进行诊断与鉴别。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受伤机制,包括受伤时的体位、外力方向等,了解受伤后的症状,如颈部疼痛、活动受限、肢体感觉运动情况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受伤机制可能不同,儿童可能因玩耍时意外受伤,女性可能在日常活动中姿势不当受伤等。
二、体格检查
1.颈部体征
观察颈部有无畸形、肿胀、压痛等,不同年龄患者颈部表现可能因肌肉力量、骨骼发育等不同而有差异,儿童颈部肌肉力量较弱,肿胀表现可能相对不典型。
检查颈部活动度,了解受限程度。
2.神经系统检查
检查肢体的感觉,包括痛觉、触觉等,运动功能检查要观察肌肉力量、肌张力等,对于儿童要通过简单游戏或指令来评估运动功能,如让小儿抬举肢体等。同时要检查腱反射等反射情况。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正位片:可观察颈椎椎体有无侧方移位、椎间孔有无改变等,能初步判断颈椎的整体结构关系。
侧位片:是诊断颈椎骨折脱位的重要依据,可清晰显示颈椎的生理曲度、椎体高度、椎间隙宽度以及是否存在骨折、脱位等情况,能发现椎体的压缩、成角等改变。
过伸过屈位片:对于怀疑有颈椎不稳的患者有重要意义,可评估颈椎在过伸过屈状态下的稳定性,不同年龄患者过伸过屈位片的操作需根据患者配合程度适当调整。
2.CT检查
能更清晰地显示颈椎骨折的细节,如骨折线的走行、骨折块的移位情况、椎体后缘是否有骨块突入椎管等,对于复杂的颈椎骨折脱位,CT三维重建可从多角度观察骨折情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儿童进行CT检查时需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
3.MRI检查
可用于评估脊髓及周围软组织的情况,能发现有无脊髓水肿、出血、损伤等,对于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MRI检查对儿童的磁场耐受性需谨慎考虑,检查前需做好安抚工作。
四、鉴别诊断
1.与颈部软组织损伤鉴别
颈部软组织损伤患者一般无颈椎的骨折脱位,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无骨质异常,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肿胀,但无神经损伤相关表现,而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有骨质的异常改变。
2.与其他颈椎疾病鉴别
颈椎退行性变:多见于中老年人,有长期颈椎劳损等病史,X线等检查可见颈椎椎体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等退变表现,但无急性外伤史导致的骨折脱位征象,而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有明确外伤史及急性的骨质结构改变。
颈椎肿瘤:一般有慢性的局部疼痛等表现,影像学检查可见颈椎骨质破坏等肿瘤征象,与有明确外伤史的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不同,肿瘤导致的骨质改变无外伤诱因。
通过以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手段进行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的诊断,并与相关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在整个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因素对检查和诊断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