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有药物、放射性碘、手术三种治疗方式。药物治疗疗程长、复发率高但安全,适用于病情轻等人群;放射性碘治疗简便安全、治愈率高但有禁忌证且可能致甲减需终身补甲状腺激素;手术治疗适用于特定情况但有手术风险及并发症。不同年龄、妊娠、特殊病史患者治疗选择不同,儿童一般首选药物治疗,老年需综合全身状况,妊娠早期多用药且注意对胎儿影响,合并心脏病者需评估心脏情况选择治疗方法。
一、药物治疗
目前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抗甲状腺药物主要有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通过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进而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发挥作用;丙硫氧嘧啶除了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外,还能抑制外周组织中的T4向T3转化。一般来说,药物治疗疗程较长,通常需要1.5-2年,且复发率相对较高。例如,有研究表明,单纯药物治疗的复发率可达50%-60%。但药物治疗相对比较安全,适用于病情较轻、甲状腺轻度肿大的患者,以及孕妇、高龄或由于其他严重疾病不适宜手术的患者等。
二、放射性碘治疗
放射性碘治疗是利用甲状腺高度摄取和浓集碘的能力,以及放射性碘发射出β射线对甲状腺的毁损作用,破坏滤泡上皮细胞,减少甲状腺激素的产生。该方法简便、安全,治愈率较高,复发率低。一般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过敏、甲状腺Ⅱ度以上肿大、甲亢合并心脏病等情况。但放射性碘治疗也有一些禁忌证,如妊娠和哺乳期女性。因为放射性碘可以通过胎盘或进入乳汁,会对胎儿或婴儿造成不良影响。另外,治疗后可能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并发症,需要长期监测甲状腺功能,一旦发生甲减,需要终身补充甲状腺激素治疗。
三、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切除大部分甲状腺组织,从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包括甲状腺肿大显著(>80g),有压迫症状;中、重度甲亢,长期服药无效,或停药复发,或不能坚持服药者;胸骨后甲状腺肿;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怀疑恶变;ATD治疗无效或过敏的妊娠患者,手术需要在妊娠T2期(4-6个月)施行。手术治疗的缺点是有一定的手术风险,可能会出现出血、感染、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并发症。例如,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约为0.5%-1%,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约为1%-2%。
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治疗选择也有所不同。儿童甲亢患者一般首选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或放射性碘治疗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较大影响。而老年甲亢患者则需要综合考虑其全身状况,如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对于女性甲亢患者,如果处于妊娠期,需要特别谨慎选择治疗方法,妊娠早期一般不建议手术或放射性碘治疗,多采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但要注意药物对胎儿的影响,需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并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和胎儿情况。对于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合并心脏病的甲亢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充分评估心脏情况,放射性碘治疗可能会在治疗后短时间内导致甲状腺激素释放增多,加重心脏负担,所以可能需要谨慎选择,而药物治疗可能更适合这类患者,但需要密切观察药物对心脏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