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包括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有骨折部位血液供应差异(如胫骨下1/3、腕舟状骨骨折血液供应差易不愈合)、骨折端稳定性不佳(异常活动、固定不牢等致骨痂难生长)、感染破坏血供与侵蚀骨组织;全身因素有年龄影响(儿童严重骨折、老年人愈合能力弱)、健康状况相关(慢性疾病、长期吸烟影响愈合致不愈合几率增加)。
一、局部因素
1.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
不同部位的骨折,其血液供应差异较大。例如,胫骨下1/3骨折,由于胫骨的营养血管从胫骨中上1/3交界处进入骨内,所以下1/3骨折时,营养血管损伤,导致远侧骨折段血液供应明显减少,容易发生骨折不愈合。腕舟状骨骨折,尤其是腰部和结节部骨折,因其血液供应主要来自附着于结节和腰部的韧带,骨折后近侧骨折段血液供应差,也较易出现不愈合情况。
年龄因素也会影响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儿童骨骼的血液供应相对丰富,骨折后愈合能力较强,但如果儿童发生血液供应不佳的骨折类型,如上述的胫骨下1/3骨折等,也可能出现不愈合,但相对成人来说几率可能稍低。
2.骨折端的稳定性
骨折端存在异常活动会干扰骨折愈合过程。如开放性骨折清创时去除的骨组织过多,导致骨折端接触面积小;或者骨折固定不牢固,如内固定物选择不当、固定强度不足等,都会使骨折端无法保持稳定,影响骨痂生长,进而导致骨折不愈合。对于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骨质强度下降,更容易出现骨折端固定不牢固的情况,增加骨折不愈合的风险。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剧烈活动会使骨折端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不利于骨折愈合。例如,骨折后仍进行重体力劳动或高强度运动的患者,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增大。
3.感染
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是导致骨折不愈合的常见原因。感染会引起局部炎症反应,破坏骨折端的血液供应,还会使骨组织被炎性物质侵蚀,影响骨的修复和再生。例如,严重的开放性骨折后,若伤口处理不及时或感染控制不佳,极易出现骨折不愈合。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后发生骨折不愈合的风险更高,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且影响伤口愈合和骨组织修复。
二、全身因素
1.年龄
儿童和青少年骨折愈合能力较强,但如果是严重的骨折损伤,如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和血液供应破坏的骨折,儿童也可能出现骨折不愈合。而老年人骨折后愈合能力明显下降,这与老年人骨代谢减缓、成骨细胞活性降低、骨质疏松等因素有关。随着年龄增长,骨的再生能力逐渐减弱,所以老年人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2.健康状况
患有营养不良、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的患者,骨折愈合往往受到影响。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会影响成纤维细胞和骨细胞的功能,阻碍胶原合成和骨基质形成,同时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容易合并感染,从而增加骨折不愈合的风险。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放化疗等治疗过程中,会抑制骨细胞的活性和骨的形成,影响骨折愈合。
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收缩血管,减少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还会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影响骨的愈合,导致骨折不愈合的几率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