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原位癌是肺癌最早期非浸润性癌,癌细胞局限于上皮内未突破基底膜,无浸润和转移;其细胞有异型性、呈扁平状生长,多数无症状,少数有轻微咳嗽,胸部CT可见局部小结节,靠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诊断;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好,老年患者手术需评估全身状况,年轻患者要考虑生育等情况。
病理特征
细胞形态:在显微镜下观察,癌细胞具有异型性,但是病变局限于上皮层内,细胞的排列紊乱等情况局限在原位。例如,细胞的大小、形态、核的大小、染色等方面出现异常,但还没有突破基底膜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
生长方式:呈扁平状生长,没有向周围组织间质内浸润性生长的表现。
临床表现
多数无症状:肺原位癌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是在体检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胸部CT等)时偶然发现。例如,在健康体检做胸部CT时,发现肺部有局部的异常病灶,进一步检查后确诊为肺原位癌。
少数可能有轻微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有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如轻微的咳嗽,但是这种咳嗽往往不具有特异性,容易被忽视,很难通过症状来早期发现肺原位癌。
影像学表现
胸部CT表现:在胸部CT上可能表现为肺部局部的小结节影,结节的边界可能比较清楚,密度相对均匀等。例如,常见的表现为直径较小的结节,一般直径多在几毫米至2厘米左右,结节的形态多为圆形或类圆形。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胸部CT是重要的筛查和诊断手段,通过高分辨率胸部CT可以发现肺部的细微病变。例如,低剂量螺旋CT对于肺原位癌的筛查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以发现一些微小的病灶。
病理学检查:最终的确诊需要通过病理学检查,通常是通过支气管镜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等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等特征来明确诊断为肺原位癌。
治疗及预后
治疗:肺原位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手术方式多采用肺局部切除术等。由于肺原位癌处于肺癌的最早期,没有发生转移,通过手术切除后,患者的预后通常非常好,一般不需要进行术后的辅助化疗等治疗。
预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等预后指标非常高,多数患者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术后复发的风险极低。例如,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肺原位癌患者经过规范的手术治疗后,长期生存的概率很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几乎没有影响。
特殊人群情况
老年患者:老年肺原位癌患者在手术治疗时,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心肺功能进行全面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围手术期的处理措施,以确保手术安全。例如,对于心肺功能较差的老年患者,可能需要先进行心肺功能的改善治疗,如呼吸功能训练等,再考虑手术。
年轻患者:年轻肺原位癌患者在诊断和治疗时,需要考虑到患者的生育需求等情况。如果是有生育计划的年轻女性患者,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需要更加谨慎,尽量选择对肺功能影响较小、对生育功能影响相对较小的手术方式。同时,心理支持也很重要,因为年轻患者可能会担心疾病对未来生活、工作等的影响,需要给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