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与病毒感染相关的甲状腺炎症性疾病,病因多为病毒感染,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临床表现有全身症状和甲状腺局部症状,实验室检查有甲状腺功能、ESR、自身抗体等变化,可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诊断,需与相关疾病鉴别,治疗包括对症和针对甲状腺功能异常治疗,多数预后良好,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
病因
大多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常见的引发病毒有柯萨奇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一般在病毒感染后1-3周发病。
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起病急骤,可有发热、畏寒、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
甲状腺局部症状
甲状腺疼痛:甲状腺区域疼痛是突出表现,疼痛可放射至耳部,吞咽时疼痛加重,疼痛程度不一,部分患者疼痛较为剧烈。
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可呈轻、中度弥漫性肿大,也可单侧肿大,质地较硬,触痛明显。
实验室检查
甲状腺功能检查:疾病早期,由于甲状腺滤泡被炎症破坏,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可出现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促甲状腺激素(TSH)降低,呈现甲状腺毒症表现;随着病情进展,甲状腺滤泡内甲状腺激素耗竭,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可降至正常甚至低于正常,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表现;之后甲状腺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红细胞沉降率(ESR):多数患者红细胞沉降率明显增快,可作为疾病活动的指标之一。
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多为阴性或轻度升高。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上呼吸道感染史)、临床表现(甲状腺疼痛、肿大,全身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变化、ESR增快等)可作出初步诊断。
鉴别诊断:需与甲状腺结节出血、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等疾病鉴别。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多有局部红肿热痛等感染表现,血白细胞升高,而亚急性甲状腺炎多有病毒感染前驱史,ESR增快更明显等特点可资鉴别。
治疗
对症治疗:对于疼痛明显者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缓解疼痛。
针对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治疗:如果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可适当给予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如果是甲状腺毒症表现,一般不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多为自限性。
预后
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甲状腺功能可恢复正常,但少数患者可复发。部分患者可能遗留轻度甲状腺功能减退,但通过替代治疗可维持正常甲状腺功能。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亚急性甲状腺炎时,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需密切观察甲状腺功能变化,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过程中要谨慎使用药物,优先考虑非药物缓解症状的措施,如适当休息等。
孕妇:孕妇患亚急性甲状腺炎时,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会影响胎儿的发育,需要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在使用药物治疗时要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
老年人:老年人患亚急性甲状腺炎时,全身症状可能相对不明显,但甲状腺功能变化可能较为隐匿,要注意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根据甲状腺功能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在治疗过程中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