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的传播途径包括粪-口途径传播和其他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传播有食物传播(被污染食物如未洗净果蔬、生贝类等可致感染,各年龄段均可能,儿童等风险需关注)、水传播(被污染水源致饮用者感染,不同年龄人群风险不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密切接触被污染物品如共用餐具等致感染,儿童等密切接触场景中易感染);其他传播途径有输血及血制品传播(虽少现但曾有报道,现因筛查进步风险大降)、母婴传播(甲肝一般不通过母婴垂直传播)。
一、粪-口途径传播
1.食物传播:被甲肝病毒污染的食物,如未洗净的蔬菜水果、生的贝类等。若食物在种植、采摘、加工、运输、储存等环节被甲肝病毒污染,人食用后就可能感染。例如,某地区曾发生因食用被甲肝病毒污染的毛蚶而引起大规模甲肝暴发流行,研究表明毛蚶能富集水中的甲肝病毒,人食用未煮熟的毛蚶后极易感染。从年龄角度看,所有年龄段人群均可能因食用被污染食物而感染甲肝,儿童由于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若接触被污染食物感染风险可能相对较高;从生活方式看,有生食习惯或不注重饮食卫生的人群感染风险增加。
2.水传播:被甲肝病毒污染的水源是重要传播途径。比如,当水源被含有甲肝病毒的粪便污染后,人群饮用了未经过有效消毒的受污染水,就会引发感染。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水源防护不足的地区,易出现因水传播导致的甲肝流行。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在户外活动时若接触被污染水源且未做好防护,感染风险较高;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感染后可能病情相对较重。从病史角度,若本身有胃肠道疾病等可能影响肠道屏障功能的情况,通过水传播感染甲肝的风险会增加。
3.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主要是通过密切接触被甲肝病毒污染的物品而感染。比如,在家庭、学校、托幼机构等场所,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如共用餐具、水杯、玩具等,若其中物品被甲肝患者的粪便、唾液等污染,健康人接触后有可能通过口摄入病毒而感染。儿童在托幼机构中,由于密切接触机会多,更容易通过这种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感染甲肝;对于成年人,若生活在人员密集且卫生习惯较差的环境中,也有较高感染风险。从性别角度,不同性别在这方面风险差异不显著,但女性在家庭中可能更多承担照顾儿童等密切接触场景,需注意防范。
二、其他传播途径
1.输血及血制品传播:虽然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在过去曾有报道。当输入被甲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时,可导致感染。随着血制品筛查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种传播途径现已得到有效控制。从年龄角度,任何需要输血或血制品的年龄阶段人群都可能涉及,但临床中对于需要输血的患者会严格进行甲肝病毒筛查,所以一般人群因输血及血制品感染甲肝的风险已大大降低;从病史角度,有输血史或需要定期输注血制品的患者(如某些血液病患者)需特别关注血制品的筛查情况。
2.母婴传播:甲肝一般不会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因为甲肝是急性传染病,主要在肠道内繁殖并通过粪便排出病毒,孕妇感染甲肝后,病毒主要存在于孕妇的粪便等排泄物中,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给胎儿的情况极为罕见。但孕妇在感染甲肝后,需要注意自身的隔离和卫生防护,避免将病毒传播给密切接触的家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