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管癌的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实验室检查有肝功能及肿瘤标志物(CA19-9、CEA)检查;影像学检查有超声(腹部超声、超声造影)、CT(平扫+增强CT)、MRI及MRCP;病理学检查有肝穿刺活检和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特殊人群检查需谨慎,如儿童首选超声,老年要考虑基础疾病对检查耐受性的影响。
肿瘤标志物检查
CA19-9:是肝内胆管癌较为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多数肝内胆管癌患者血清CA19-9水平会升高,但它不是特异性的,胰腺炎、胆道结石等良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其轻度升高,在诊断时需结合临床其他表现综合判断。
CEA:癌胚抗原,部分肝内胆管癌患者CEA可升高,但特异性不如CA19-9。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简便易行、价格低廉且无辐射,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能发现肝内是否有占位性病变,观察肿块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可显示胆管扩张情况,帮助判断胆道梗阻的部位,但对于一些较小的肝内胆管癌可能容易漏诊。
超声造影:在常规超声的基础上,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可增强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对比,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血供情况,有助于提高肝内胆管癌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尤其对小于1cm的病灶也能更好地识别。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平扫+增强CT:是诊断肝内胆管癌的重要检查方法。平扫可发现肝内异常密度影,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多呈不均匀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持续存在且常高于周围肝实质,有助于明确肿瘤的大小、数目、位置、形态以及与血管的关系等,还能评估有无肝内转移及淋巴结转移等情况。
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
MRI:对软组织的分辨力优于CT,能多方位、多序列成像,可更好地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增强MRI扫描特征与增强CT类似,动脉期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
MRCP:可以清晰显示胆道系统的形态,对于判断胆管梗阻的部位、范围以及胆管扩张的程度等有独特优势,能直观地呈现肝内胆管癌所致的胆道梗阻表现,如胆管狭窄、扩张等情况。
病理学检查
肝穿刺活检:对于通过影像学等检查高度怀疑肝内胆管癌,但又难以明确诊断的患者,可考虑在超声或CT引导下进行肝穿刺活检,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等,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但该检查有一定的出血等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对于通过手术切除肝脏肿瘤的患者,切除的标本会进行详细的病理学检查,包括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有无血管侵犯等情况,这是确诊肝内胆管癌最可靠的依据,同时也能为后续的病情评估和治疗提供更精准的信息。
特殊人群方面,对于儿童肝内胆管癌患者,检查时需更加谨慎,超声检查相对更为安全,可作为首选的初步筛查方法,在进行有创检查如肝穿刺活检时需充分评估风险;对于老年患者,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要考虑其可能存在的基础疾病对检查耐受性的影响等,比如一些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心功能不全等情况,在进行增强CT或MRI检查时使用造影剂需评估肾功能等情况,确保检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