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通过B超可查出,B超下可见胆囊壁毛糙增厚(超3mm)、大小改变(部分缩小、少数增大)、胆囊内有结石等回声改变,其优势为非侵入性、可重复性好,局限性是受肠道气体干扰、部分轻症可能漏诊,需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
一、B超检查慢性胆囊炎的表现
1.胆囊壁改变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胆囊壁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厚,在慢性胆囊炎患者中,B超下常可见胆囊壁毛糙、增厚,一般厚度可超过3mm。这是因为慢性炎症刺激会导致胆囊壁纤维组织增生等改变。
性别差异:性别对胆囊壁厚度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在诊断时仍需综合考虑。女性在一些激素水平波动等情况下,胆囊的炎性改变可能在B超下有类似表现,但主要还是依据胆囊壁的形态结构变化来判断。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促使慢性胆囊炎的发生,B超下可观察到胆囊壁的异常增厚等情况,通过B超发现胆囊壁改变后,需结合临床症状进一步诊断。
病史相关:有胆道系统既往病史的患者,发生慢性胆囊炎的几率较高,B超检查时更容易发现胆囊壁的异常,如既往有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病史的患者,B超下胆囊壁增厚等慢性改变较为常见。
胆囊壁的回声情况:慢性胆囊炎时胆囊壁回声可能不均匀,这也是B超诊断的一个重要依据,通过观察胆囊壁的回声状态可以辅助判断是否存在慢性炎症导致的组织学改变。
2.胆囊大小改变
部分患者胆囊缩小:由于慢性炎症反复刺激,胆囊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受到影响,可能会出现胆囊缩小的情况,B超下可测量胆囊的长径和短径来判断其大小是否异常。
少数患者胆囊增大:也有部分慢性胆囊炎患者可能因胆囊管梗阻等原因出现胆囊增大,但相对来说胆囊缩小更为常见,需要结合其他检查和临床症状综合分析。
3.胆囊内回声情况
可能出现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常与胆囊结石并存,B超下可发现胆囊内有强回声团,后方伴声影,且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这是胆囊结石的典型B超表现,而胆囊结石是引起慢性胆囊炎的常见原因之一,通过发现胆囊内的结石等回声改变有助于诊断慢性胆囊炎。
二、B超检查慢性胆囊炎的优势及局限性
1.优势
非侵入性:B超检查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尤其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包括儿童(但儿童检查时需注意适度约束等情况以保证检查顺利进行)。对于不同年龄、性别、有不同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都可以进行B超检查来初步筛查慢性胆囊炎。
可重复性好:可以多次进行B超检查,动态观察胆囊的形态、大小等变化情况,有助于病情的监测和治疗效果的评估。
2.局限性
受肠道气体干扰:如果患者肠道内气体较多,可能会影响胆囊的显像,导致对胆囊壁等结构观察不清,此时可能需要患者空腹、清洁肠道等准备后再次检查或者结合其他检查方法,如CT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部分轻症慢性胆囊炎可能漏诊:对于一些症状不典型、炎症较轻的慢性胆囊炎患者,B超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胆囊壁毛糙等不太明显的改变,容易被漏诊,此时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比如患者有右上腹隐痛等症状,但B超表现不典型时,可能需要进一步做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等检查来辅助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