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扩张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禁食禁饮、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补液、纠正酸碱失衡)、手术治疗(有指征时手术及选择合适术式),特殊人群如儿童和老年患者治疗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要关注生长发育等,老年患者要谨慎补液等及预防并发症。
一、一般治疗
1.禁食禁饮:一旦怀疑或确诊急性胃扩张,应立即让患者禁食、禁饮,以减少胃内容物继续进入胃内,减轻胃扩张程度。对于儿童患者,需要特别关注其禁食禁饮的依从性,可通过安抚等方式帮助其配合。因为持续进食进水会使胃不断接收新的内容物,加重胃的负担,导致扩张进一步恶化。
2.胃肠减压:早期有效的胃肠减压是治疗急性胃扩张的重要措施。通过鼻胃管进行持续的负压吸引,将胃内的气体和液体吸出,迅速缓解胃扩张。对于婴幼儿患者,选择合适管径的鼻胃管至关重要,要轻柔操作,避免损伤鼻腔和食管黏膜。胃肠减压可以降低胃内压力,改善胃壁血液循环,促进胃蠕动恢复。
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1.补液:由于大量呕吐、胃肠减压等导致大量体液丢失,需要及时补充液体。根据患者的脱水程度、电解质检查结果等制定补液方案。一般需要补充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等,同时注意补充钾、钠、氯等电解质。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其体重精确计算补液量,避免补液过多或过少。例如,根据血生化检查结果,若患者存在低钠血症,需补充适量的高渗盐水来纠正;若有低钾血症,要补充氯化钾等。
2.纠正酸碱失衡:急性胃扩张患者常因丢失大量酸性或碱性物质出现酸碱失衡,如代谢性碱中毒等。需要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进行纠正,如代谢性碱中毒时,可适当补充酸性药物等进行调整。对于不同年龄和病情的患者,纠正酸碱失衡的方式和药物选择需谨慎,充分考虑其生理特点和耐受性。
三、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如果患者经过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胃壁坏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时,需考虑手术治疗。例如,保守治疗后胃扩张仍无缓解,且出现剧烈腹痛、腹膜刺激征等提示可能有胃壁坏死穿孔的表现时,应及时手术。对于儿童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更加谨慎评估病情,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2.手术方式:手术方式包括胃切开减压术等。通过手术解除胃的扩张状态,修复受损的胃壁等。手术过程中要精细操作,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术后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包括切口护理、营养支持等,促进患者康复。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急性胃扩张在治疗时需特别关注其生长发育和生理特点。在禁食禁饮时,要保证其营养需求的适当补充,可通过静脉营养等方式维持基本营养。胃肠减压时选择合适的鼻胃管,操作要轻柔。手术治疗时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术后护理要注重儿童的心理安抚和切口的特殊护理,因为儿童皮肤娇嫩,切口愈合相对较慢,且对疼痛等刺激的耐受性不同。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急性胃扩张时,补液需谨慎,避免补液过快过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胃肠减压要注意观察老年患者的耐受情况,手术治疗要充分评估其全身状况,术后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监测和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因为老年患者机体功能衰退,恢复能力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