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部骨折手术存在多种风险,包括感染风险(概率1%-5%,开放性、老年、合并基础疾病者风险更高)、出血风险(失血量100-500ml,损伤血管、凝血障碍、生理期、老年患者风险高)、神经损伤风险(约0.5%-2%,肥胖、儿童、有既往手术史者风险高)、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风险(2%-10%,与骨折严重程度、年龄、营养状况有关)、关节僵硬风险(10%-30%,术后固定、康复不当、老年、儿童、合并关节疾病者易出现)、深静脉血栓风险(10%-40%,长期制动、肥胖、老年、有下肢静脉血栓病史者风险高)。
一、感染风险
踝部骨折手术属于有创操作,存在感染风险。其发生概率一般在1%-5%左右。例如,开放性踝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时,感染风险相对更高,因为开放性骨折本身骨折断端与外界相通,细菌更容易侵入。对于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风险可能会较年轻患者有所增加;而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感染风险也会显著升高,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
二、出血风险
手术中可能出现出血情况,总体出血风险因手术具体情况而异。一般来说,踝部骨折手术的失血量通常在100-500ml左右。如果骨折损伤周围血管,或者患者本身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友病患者,出血风险会大大增加。女性患者在生理期时,凝血功能可能相对不稳定,也可能使手术中的出血风险有所上升;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止血相对困难,出血风险也需重点关注。
三、神经损伤风险
踝部周围有重要神经分布,手术中存在损伤神经的可能,神经损伤发生率约为0.5%-2%。比如胫神经、腓总神经等可能在手术操作中受到牵拉、压迫或直接切割而受损。对于肥胖患者,由于解剖结构显示不清,增加了神经损伤的难度;儿童患者骨骼和神经发育尚不完善,手术中需要更加精细操作以避免神经损伤;有既往踝部手术史的患者,局部解剖结构可能发生改变,也会提高神经损伤的风险。
四、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风险
大约有2%-10%的患者可能出现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情况。这与骨折的严重程度、患者年龄、营养状况等有关。年轻患者身体修复能力较强,相对老年患者骨折不愈合风险较低;营养不良的患者,如蛋白质、维生素C等缺乏,会影响骨折愈合,增加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概率;骨折粉碎严重的患者,骨折端血运破坏明显,更易出现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五、关节僵硬风险
术后关节僵硬较为常见,发生率约为10%-30%。术后长时间固定、康复锻炼不及时或不恰当等因素会增加关节僵硬风险。老年患者本身关节活动度相对较差,且康复锻炼依从性可能较低,更容易出现关节僵硬;儿童患者如果术后制动时间过长,也可能影响关节正常活动,导致关节僵硬;合并类风湿关节炎等关节疾病的患者,术后关节僵硬风险也会升高。
六、深静脉血栓风险
踝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约为10%-40%。长期制动、下肢血流缓慢等是导致深静脉血栓的重要因素。肥胖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对异常,深静脉血栓风险增加;老年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活动能力差,也是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有下肢静脉血栓病史的患者,术后复发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