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的治疗包括去除诱因,如处理消化道出血、预防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减少肠道氨等有害物质产生和吸收,如饮食调整限制蛋白质摄入、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使用乳果糖、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灌肠;促进体内氨代谢,使用鸟氨酸门冬氨酸;调节神经递质,使用氟马西尼;还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需精准把控饮食和药物,老年要考虑基础疾病谨慎用药,妊娠期要兼顾胎儿和孕妇健康。
一、基础治疗与一般措施
(一)去除诱因
1.消化道出血处理:积极控制上消化道出血,可通过内镜等方法止血,因为消化道出血是诱发肝性脑病的常见诱因,大量血液在肠道被分解产生氨等含氮物质,加重肝性脑病。
2.预防感染:若患者存在感染情况,及时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感染会使机体代谢增加,加重肝脏负担,易引发肝性脑病。
3.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密切监测血钾、血钠等电解质及酸碱情况,及时纠正,例如低血钾可导致代谢性碱中毒,促进氨的吸收,诱发肝性脑病。
二、减少肠道氨等有害物质的产生和吸收
(一)饮食调整
1.限制蛋白质摄入:急性肝性脑病患者需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控制在20g以内,以减少氨的产生,慢性肝性脑病患者可根据病情适当调整蛋白质摄入,但也需限制。
2.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保证足够的碳水化合物供应,以提供能量,可食用大米粥、面条等,碳水化合物可促使氨转变为谷氨酰胺,从而降低血氨。
(二)导泻和灌肠
1.乳果糖:口服乳果糖可降低肠道pH值,减少肠道产氨和吸收氨,乳果糖在结肠中被肠道细菌分解为乳酸和醋酸,使肠道呈酸性,抑制氨的吸收。
2.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灌肠:可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如稀醋酸溶液)进行灌肠,清除肠道内积血、积食等,减少氨的产生与吸收。
三、促进体内氨的代谢
(一)鸟氨酸门冬氨酸
鸟氨酸门冬氨酸可提供鸟氨酸和门冬氨酸,两者能参与体内尿素循环,促进氨代谢为尿素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氨水平。
四、调节神经递质
(一)氟马西尼
氟马西尼可拮抗内源性苯二氮所致的神经抑制,对于部分肝性脑病患者有促醒作用,但需注意其使用有一定禁忌证和不良反应。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肝性脑病
儿童肝性脑病需格外谨慎处理,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饮食调整需根据儿童年龄和营养需求精准把控蛋白质等摄入,药物使用更要严格考虑儿童的年龄禁忌,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神经系统等造成不良影响的药物。
(二)老年肝性脑病
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肝性脑病时要充分考虑其肝肾功能等状况,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需更加谨慎,密切监测各项指标,因为老年患者机体代谢功能减退,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与青壮年不同,在去除诱因等方面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例如在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其对肾功能的影响等。
(三)妊娠期肝性脑病
妊娠期肝性脑病患者的治疗要兼顾胎儿和孕妇的健康,饮食调整需在满足孕妇营养需求的同时控制蛋白质等摄入,药物使用要权衡对胎儿和孕妇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在处理诱因时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导致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