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骨折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适用于特定情况,手术分内固定和肿瘤切除重建,同时要重视原发疾病治疗,儿童、老年人及特殊病史人群治疗各有考虑,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以促进骨折愈合和恢复肢体功能等。
一、非手术治疗
(一)适应证与方法
对于一些骨折端稳定、患者全身状况差无法耐受手术或病理性骨折早期等情况可考虑非手术治疗。如对于骨髓瘤等引起的病理性骨折,可采用支具外固定来维持骨折部位的位置,避免骨折进一步移位,同时针对原发疾病进行相应的支持治疗等。
二、手术治疗
(一)适应证
当骨折明显移位、不稳定,或非手术治疗无法维持骨折对位、影响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时需考虑手术治疗。例如骨肿瘤导致的病理性骨折,若肿瘤破坏骨质严重,骨折难以通过非手术方法维持稳定则多需手术。
(二)手术方式
1.内固定术
适用于骨折端较稳定,通过内固定可恢复骨骼连续性和稳定性的情况。如长骨的病理性骨折,可采用钢板、髓内钉等进行内固定,恢复骨折部位的解剖结构,为骨折愈合创造条件。不同部位的骨折会选择不同类型的内固定物,例如股骨近端病理性骨折可能会选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等。
2.肿瘤切除+重建术
若病理性骨折由骨肿瘤引起,在固定骨折的同时需处理肿瘤。对于良性骨肿瘤导致的病理性骨折,可切除肿瘤后进行骨移植等重建;对于恶性骨肿瘤导致的病理性骨折,可能需要行肿瘤广泛切除,然后采用人工假体置换、骨水泥填充等方式进行重建,以恢复肢体的功能和骨骼的稳定性。例如骨巨细胞瘤导致的长骨病理性骨折,若肿瘤范围较大,可能需要行瘤段切除,然后安装合适的人工假体。
三、原发疾病治疗
病理性骨折的治疗不能忽视原发疾病的治疗。例如由骨质疏松引起的病理性骨折,在处理骨折的同时需要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包括补充钙剂、维生素D,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等;对于骨肿瘤引起的病理性骨折,需要根据肿瘤的性质(良性或恶性)进行相应的抗肿瘤治疗,如恶性骨肿瘤可能需要进行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
四、不同人群的考虑
(一)儿童
儿童发生病理性骨折相对较少,多与先天性骨疾病等有关。在治疗时要更加注重对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考虑儿童骨骼的生长特点,尽量选择对骨骼生长干扰小的治疗方法。例如先天性骨发育不良导致的病理性骨折,手术操作要轻柔,内固定物的选择要考虑到儿童骨骼的生长潜力,避免影响儿童未来的肢体发育。
(二)老年人
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发生病理性骨折后,在治疗骨折的同时,抗骨质疏松治疗更为重要。手术耐受性方面,老年人可能存在心肺功能等多方面的问题,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以降低手术风险。术后康复要更加关注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因为老年人康复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加强护理和康复指导,促进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
(三)特殊病史人群
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前要对心血管功能进行良好的评估和调整,确保手术过程中心血管系统的稳定。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要控制好血糖水平,因为高血糖不利于骨折愈合和手术切口的恢复,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糖,使血糖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