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骨折是头部外伤致颅底部位骨骼断裂,分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骨折,有不同致伤原因、典型表现,可通过头颅X线平片、CT扫描诊断,处理上一般处理、脑脊液漏处理及预防感染有相应原则,儿童、老年人、特殊职业人群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颅底骨折的定义
颅底骨折是指颅底部位的骨骼发生断裂,多由头部受到外伤引起,按照骨折部位可分为颅前窝骨折、颅中窝骨折、颅后窝骨折等。
二、常见的致伤原因
交通事故:车辆碰撞等情况导致头部受到猛烈冲击,是引起颅底骨折的常见原因之一,尤其在高速行驶的交通事故中较为多见。
高处坠落:从高处跌落时头部着地,冲击力传递至颅底,容易造成颅底骨折。
暴力打击:头部被钝器等暴力直接打击,也可能引发颅底骨折。
三、不同部位颅底骨折的典型表现
颅前窝骨折:常出现眶周皮下及球结膜下淤血斑,呈现“熊猫眼”征,还可能有脑脊液鼻漏,即鼻腔流出清亮液体,这是因为骨折导致颅底与鼻腔相通,脑脊液经鼻腔流出。同时,可能影响嗅觉等功能,因为颅前窝与嗅觉相关结构邻近。
颅中窝骨折:若骨折累及蝶骨,可出现脑脊液鼻漏,也可通过咽鼓管导致脑脊液耳漏,即外耳道流出清亮液体;累及面神经时,可出现面瘫症状,表现为患侧面部肌肉瘫痪,如不能皱眉、闭眼等;还可能有听力下降等情况,因为中耳等结构受影响。
颅后窝骨折:在乳突和枕下部皮下可见淤血斑,即“Battle征”;可出现后组颅神经损伤症状,如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因为后组颅神经走行于颅后窝附近。
四、颅底骨折的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头颅X线平片:可以初步发现颅底骨折的一些间接征象,如颅底骨质的连续性中断等,但对于一些细微的骨折可能显示不清。
头颅CT扫描:是诊断颅底骨折的重要手段,能够清晰地显示颅底骨折的部位、范围以及是否合并颅内出血等情况,可明确看到颅底骨骼的断裂以及周围组织的改变。
五、颅底骨折的处理原则
一般处理:对于无脑脊液漏的单纯颅底骨折,主要是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的变化。
脑脊液漏的处理:
患者需取头高位,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擤鼻涕等,以防脑脊液逆流引起颅内感染。
保持外耳道、鼻腔清洁,不可堵塞或冲洗,一般脑脊液漏在1-2周内可自行停止。如果超过1个月仍未停止,可考虑行手术修补漏口。
预防感染:对于有脑脊液漏的患者,通常会使用抗生素预防颅内感染。
六、不同人群颅底骨折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颅底骨折多因产伤或头部轻度外伤引起,由于儿童颅骨弹性较好,骨折表现可能不典型,脑脊液漏等情况可能不如成人明显。在护理上要更加细心,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有无呕吐等情况,因为儿童颅内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一旦怀疑颅底骨折,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
老年人:老年人颅底骨折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骨折的愈合以及增加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同时,老年人恢复相对较慢,需要更长时间的休息和康复观察。
特殊职业人群:如经常从事高空作业或有头部受伤风险职业的人群,更要注意预防颅底骨折,在工作中应严格遵守安全规范,佩戴好防护装备,一旦发生头部外伤,要及时就医排查是否有颅底骨折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