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可通过症状表现排查、影像学检查(X线、MRI)和体格检查(髋关节压痛、活动度检查)综合判断,早期有腹股沟区等部位间歇性隐痛等,活动受限,X线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中晚期有塌陷变形等,MRI可早期发现骨髓水肿等,体格检查能发现压痛及活动度减少等。
一、症状表现排查
1.疼痛情况
部位与性质:股骨头坏死早期常表现为腹股沟区疼痛,可放射至臀部或膝关节。疼痛性质多为隐痛、钝痛或酸痛,在行走、负重时疼痛往往加重,休息后可有所缓解,但随着病情进展,疼痛会逐渐加重且休息时也可能出现疼痛。不同年龄人群疼痛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患者可能表述不清,更多表现为髋关节周围的不适;中老年人群则能较明确指出疼痛部位。长期大量饮酒或有髋部外伤史等特殊生活方式或病史的人群,出现上述疼痛更需警惕股骨头坏死。
疼痛持续时间:早期疼痛可能是间歇性的,持续时间较短,随着病情发展,疼痛持续时间会逐渐延长。
2.关节活动受限
活动范围变化:患者可能出现髋关节活动受限,主要表现为外展、内旋等动作困难。例如,不能完全下蹲,穿裤子、穿鞋等动作会受到影响。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在行走时步态异常,如跛行等;中老年患者则会明显感觉日常活动如上下楼梯、弯腰等受到限制。有髋部疾病史或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等病史的人群,若出现关节活动受限需重点排查股骨头坏死。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早期表现:早期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或仅可见股骨头轻度骨质疏松等改变。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股骨头密度不均、囊性变等表现。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X线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骨骼处于发育阶段,股骨头坏死的X线表现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专业医生仔细鉴别。有长期激素使用史的人群,在进行X线检查时要密切关注股骨头的情况。
中晚期表现:中晚期X线可见股骨头塌陷、变形,关节间隙狭窄等典型改变。
2.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优势:MRI是早期诊断股骨头坏死较为敏感的检查方法。在股骨头坏死早期,MRI就能发现骨髓水肿、局部缺血等改变。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MRI检查的准确性较高,儿童患者也可以通过MRI较好地评估股骨头的情况。有髋部创伤史或可疑股骨头坏死表现的人群,MRI检查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
表现:早期MRI可显示股骨头内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双线征等特征性表现。
三、体格检查
1.髋关节压痛
检查方法:医生会按压患者髋关节周围,尤其是腹股沟中点下方等部位,若出现明显压痛,提示可能存在股骨头坏死。不同年龄人群的髋关节压痛敏感度可能不同,儿童对疼痛的感知和表达与成人有别,医生需要更细致地进行检查。有髋部手术史或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等病史的人群,髋关节压痛更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髋关节活动度检查
具体操作:检查髋关节的屈曲、伸展、外展、内收等活动范围,若活动度较正常减少,结合其他表现有助于判断股骨头坏死。儿童患者的髋关节活动度检查需要在家长配合下,轻柔地进行评估;中老年患者则要考虑其关节退变等基础情况对活动度的影响,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活动受限后,再考虑股骨头坏死的可能。
通过以上症状表现排查、影像学检查和体格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才能较为准确地判断是否患有股骨头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