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由体内胰岛素相对不足及脱水引发,常见诱因有应激状态(感染、外伤、手术)、摄入不足或失水过多、药物影响、糖尿病本身因素(胰岛素缺乏或作用不足、血糖控制不佳)。
一、基础病因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主要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相对不足以及脱水所引发。在糖尿病患者群体中,当处于某些特定状况时,身体对胰岛素的需求增加,而胰岛素分泌却相对不足,同时因各种原因导致水分大量丢失,使得血液浓缩,血糖显著升高,进而引发高渗状态,最终导致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二、常见诱因
1.应激状态
感染:如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感染会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促使升糖激素分泌增加,从而升高血糖,同时感染导致发热、进食减少等情况,进一步引起脱水,增加了发生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风险。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其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发生感染,需特别注意预防。
外伤:严重的外伤会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导致血糖升高和脱水。例如车祸外伤等情况,外伤患者可能因疼痛、活动受限等因素影响进食和水分摄入,容易出现脱水,进而诱发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手术:大型手术属于强烈的应激事件,术后患者可能因疼痛、禁食等原因,出现血糖波动和脱水。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就容易发生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2.摄入不足或失水过多
水分摄入不足:老年人由于口渴中枢敏感性下降,可能不能及时感觉到口渴而主动饮水,尤其在夏季或活动量较大时,更容易出现水分摄入不足。此外,一些意识障碍的糖尿病患者,无法自行摄取水分,也会导致水分摄入不足。
失水过多:
胃肠道失水:如严重的呕吐、腹泻等,会使大量水分从胃肠道丢失。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生急性胃肠炎,频繁的呕吐和腹泻会快速导致脱水,同时血糖也可能因应激等因素升高,增加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发生几率。
肾脏失水:某些药物的使用可能影响肾脏的浓缩功能,导致尿量增多,如使用利尿剂等。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功能本身存在异常,更容易出现失水过多的情况。另外,高血糖本身具有渗透性利尿作用,如果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大量尿液排出,引起失水。
3.药物影响
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糖皮质激素会对抗胰岛素的作用,升高血糖。如果糖尿病患者因病情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而血糖监测不及时或调整不恰当,就容易引发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例如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同时合并糖尿病时,需密切关注血糖和水盐代谢情况。
利尿剂:如噻嗪类利尿剂,可抑制胰岛素分泌并减少钾离子重吸收,导致血糖升高和电解质紊乱,进而增加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发生风险。使用利尿剂的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电解质和肾功能等指标。
4.糖尿病本身因素
胰岛素缺乏或作用不足:1型糖尿病患者如果胰岛素治疗不规范,如突然中断胰岛素治疗等,会导致体内胰岛素严重缺乏,血糖迅速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在某些情况下,如胰岛素分泌功能进行性减退等,也会出现胰岛素相对不足,引发高血糖和高渗状态。
血糖控制不佳:长期血糖控制不理想的糖尿病患者,其体内环境处于高糖状态,一旦遇到上述诱因,就更容易发展为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例如一些糖尿病患者不规律服用降糖药物或不监测血糖,导致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增加了并发症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