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绞痛多发生在3个月内婴儿,表现为剧烈难安抚哭闹、面部潮红等,原因有胃肠道发育不成熟等,受年龄等因素影响,需与肠套叠等鉴别,婴儿肠绞痛家长要正确护理,避免不恰当处理。
具体表现细节
哭闹特点:肠绞痛发作时婴儿的哭闹通常比较剧烈且难以安抚,哭闹时间没有固定规律,可能在傍晚或夜间较为频繁出现。有研究表明,约有20%的婴儿会出现这种较为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的哭闹情况。
身体体征:婴儿腹部紧张,用手触摸能感觉到腹部较硬,同时双腿会不自觉地向上蜷起,这是因为肠道痉挛引起腹部不适,通过蜷腿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肠道的不适感觉。
肠绞痛可能的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
可能的原因
胃肠道发育不成熟:婴儿的胃肠道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容易出现肠道蠕动不规则,从而引发肠绞痛。例如,婴儿的肠道神经调节机制还不能很好地协调肠道的收缩和舒张,就可能导致肠道痉挛,引发肠绞痛。
乳糖不耐受:部分婴儿体内缺乏乳糖酶,无法完全消化母乳或配方奶中的乳糖,未消化的乳糖在肠道内被肠道细菌分解发酵,产生气体,引起肠道胀气、痉挛,进而导致肠绞痛。有研究发现,约有5%-10%的婴儿存在乳糖不耐受情况,其中部分婴儿会表现出肠绞痛症状。
过敏因素:如果婴儿对牛奶蛋白过敏,食用含有牛奶蛋白的配方奶后,可能会引起肠道的过敏反应,出现肠道炎症、痉挛等情况,导致肠绞痛。据统计,约有2%-7%的婴儿存在牛奶蛋白过敏,其中部分婴儿会以肠绞痛为主要表现之一。
影响因素
年龄:主要发生在3个月以内的婴儿,随着婴儿月龄的增长,胃肠道逐渐发育成熟,肠绞痛的发生率会逐渐降低。一般到4-5个月时,大部分婴儿的肠绞痛会自行缓解。
喂养方式:母乳喂养的婴儿也可能出现肠绞痛,可能与母亲的饮食有关,如母亲食用了过多易产气或刺激性食物,通过母乳传递给婴儿;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则可能与配方奶中的成分有关,如牛奶蛋白过敏等情况。
生活方式:婴儿的生活环境突然改变、过度哭闹、吸入过多空气等也可能诱发肠绞痛。例如,婴儿在哭闹时吸入大量空气,导致肠道内气体增多,引起肠道痉挛。
肠绞痛的鉴别与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与其他病症的鉴别
与肠套叠鉴别:肠套叠也会出现哭闹,但肠套叠还会伴有呕吐、血便等症状,腹部可摸到像腊肠样的肿块,这与单纯的肠绞痛不同。肠套叠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急腹症,需要及时就医诊治,而肠绞痛一般通过安抚等非医疗手段可缓解。
与肠痉挛其他情况鉴别:虽然肠绞痛属于肠痉挛的一种,但要注意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肠痉挛区分,如肠道感染等引起的肠痉挛可能还会伴有发热、腹泻等症状,而肠绞痛一般不伴有这些全身症状。
特殊人群(婴儿)注意事项
家长护理方面:家长在面对肠绞痛婴儿时,要保持冷静,可通过轻柔按摩婴儿腹部(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轻轻按摩)来缓解婴儿的不适,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于用力加重婴儿腹部不适。同时,要注意观察婴儿的症状变化,如果肠绞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呕吐加剧、精神萎靡等,应及时就医。
避免不恰当处理:不要自行给婴儿使用成人的止痛药物等,因为婴儿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成人药物可能会对婴儿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以婴儿的舒适度为首要考虑,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方法来缓解肠绞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