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不愈合有其定义与评估方法,治疗包括手术(植骨、内固定加强、截骨)、药物辅助,康复治疗很重要,儿童和老年人骨折不愈合各有注意事项,儿童要防影响生长发育等,老年人要控基础病、防并发症等。
一、骨折不愈合的定义与评估
骨折不愈合是指骨折经过治疗,超过一般愈合时间,且经再度延长治疗时间,仍达不到骨性愈合的情况。评估时需通过病史采集了解骨折类型、治疗过程等,结合体格检查观察骨折部位有无异常活动、压痛等,还需借助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明确骨折端的情况,包括有无骨痂形成、骨折端是否硬化、髓腔是否封闭等。不同年龄人群骨折不愈合的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骨折不愈合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也有其自身特点;老年人由于骨质状况、愈合能力等因素,骨折不愈合的风险相对较高。
二、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方法
(一)手术治疗
1.植骨术:通过植入自体骨、异体骨或骨替代材料来促进骨折愈合。自体骨移植是金标准,如髂骨植骨等,其具有良好的成骨活性;异体骨移植需注意免疫排斥等问题;骨替代材料如人工骨等也可应用。手术时需根据骨折不愈合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植骨部位和方式,不同年龄患者在植骨手术中的风险和术后恢复可能不同,儿童植骨后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关注生长发育影响;老年人则要考虑基础疾病对手术耐受的影响。
2.内固定加强:重新调整或更换内固定物,确保骨折端稳定。根据骨折部位和类型选择合适的内固定装置,如钢板、髓内钉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内固定的选择和操作需考虑其骨骼特点,儿童骨骼可塑性强,内固定选择要兼顾固定稳定和不影响生长;老年人则要考虑骨质情况,选择强度合适的内固定物。
3.截骨术:对于某些因解剖因素导致骨折不愈合的情况,可通过截骨改变骨折端的应力分布,促进愈合。例如,针对骨折端存在成角、旋转畸形等情况进行截骨矫正。
(二)药物辅助治疗
目前有一些药物被研究用于促进骨折愈合,如骨形成蛋白等,但药物治疗并非骨折不愈合的主要治疗手段,且药物的使用需严格遵循循证医学证据,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儿童使用药物需谨慎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康复治疗在骨折不愈合中的作用
康复治疗对于骨折不愈合的患者至关重要。包括物理治疗,如超声波、电刺激等,可促进骨折端的血液循环,刺激骨痂形成;康复训练,根据骨折部位和愈合阶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如骨折端相对稳定时进行适当的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不同年龄患者的康复训练强度和内容需调整,儿童康复训练要在保证不影响骨折愈合的前提下进行,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老年人康复训练则要注重安全性,避免过度训练导致骨折端移位等情况。
四、特殊人群骨折不愈合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骨折不愈合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要特别注意其生长发育影响。康复训练需轻柔且循序渐进,避免影响骨骼正常生长。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营养状况,保证充足的钙、维生素D等摄入,以利于骨折愈合。
(二)老年人
老年人骨折不愈合时,要重视其基础疾病的控制,如糖尿病、骨质疏松等。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有助于改善骨折愈合的条件。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预防并发症,如肺炎、压疮等,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抵抗力较差。同时,康复训练要缓慢进行,密切观察老年人的耐受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