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有消化系统表现,如腹泻(多有黏液脓血便,频率程度各异)、腹痛(左下腹或下腹,有疼痛-便意-缓解规律,性质多样)、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全身表现有发热(病情活动期可低热、中等度热或高热)、营养不良(体重减轻、消瘦、贫血等);肠外表现包括皮肤黏膜(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口腔黏膜溃疡等)、关节(外周关节炎,大关节受累)、眼部(前葡萄膜炎、巩膜炎等)、肝脏(脂肪肝、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表现,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特殊人群需关注相应情况并采取如儿童关注生长发育、女性注意内分泌等措施。
腹痛:多为轻度至中度的腹痛,疼痛部位多在左下腹或下腹,有疼痛-便意-缓解的规律,也就是腹痛发作后,患者排便,随后腹痛缓解。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等。比如一些患者在进食后可能诱发腹痛,排便后腹痛减轻。
其他消化系统症状:还可能出现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少数患者会有恶心、呕吐的表现。腹胀可能是由于肠道蠕动功能紊乱以及肠腔内气体积聚等原因引起;食欲不振则与疾病导致的身体不适、消化功能受影响有关。
全身表现
发热:病情活动期患者可出现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少数患者会出现高热。发热是由于炎症反应导致体内炎性介质释放,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所致。例如,部分患者体温可在37.5-38.5℃之间波动,持续一段时间后可能会有所变化。
营养不良:由于长期腹泻、食欲减退以及肠道吸收功能障碍等原因,患者可能出现体重减轻、消瘦、贫血等营养不良表现。贫血多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因为慢性失血、铁吸收障碍等多种因素导致。比如患者可能在几个月内体重下降5-10公斤,同时伴有面色苍白、乏力等贫血表现。
肠外表现
皮肤黏膜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结节性红斑,多见于四肢,表现为红色结节,有压痛;还可能出现坏疽性脓皮病,表现为皮肤溃疡,好发于下肢;口腔黏膜也可出现溃疡等病变。结节性红斑的发生与肠道炎症引起的免疫异常有关,其病理基础是血管炎。
关节症状:可出现外周关节炎,以大关节受累为主,如膝关节、踝关节等,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关节症状的发生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肠道炎症产生的某些物质引发了关节的免疫炎症反应。
眼部表现:可出现前葡萄膜炎、巩膜炎等眼部炎症病变,患者可出现眼痛、畏光、视力下降等症状。这也是由于自身免疫机制参与,肠道炎症产生的抗原与眼部组织抗原相似,引发交叉免疫反应导致眼部病变。
肝脏病变:部分患者可出现脂肪肝、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肝脏病变。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较为密切,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自身免疫、炎症介质等多种因素有关。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溃疡性结肠炎表现上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儿童患者可能在生长发育方面受到影响,表现为身高、体重增长缓慢;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方面可能受疾病影响出现一些变化;长期吸烟的患者可能病情相对更严重;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发病可能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表现等。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患者,需要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因为疾病可能影响营养吸收和正常的生长进程;女性患者要注意疾病对内分泌等系统的影响;对于有吸烟史的患者,建议戒烟以利于病情控制;有家族病史的人群要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