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产和流产在定义与目的、操作方法、对身体的影响及适用人群年龄等因素影响上有区别。流产是妊娠不足28周终止妊娠,分药物和手术流产,早期相对短期影响小但多次可能致不良后果;引产是妊娠12周后因医学原因用人工方法结束妊娠,中期晚期有不同引产方法,对身体损伤大,并发症多,恢复时间长,不同年龄段女性引产风险预后不同。
流产:是指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妊娠。自然流产的原因包括胚胎因素(如染色体异常等)、母体因素(如全身性疾病、生殖器官异常等)、父亲因素(如精子染色体异常等)以及环境因素等。其目的是终止非意愿的妊娠或者处理因妊娠异常等情况需要终止妊娠的情况。
引产:是指妊娠12周后,因母体或胎儿方面的原因,须用人工方法诱发子宫收缩而结束妊娠。主要用于因母体患有某些严重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不适宜继续妊娠,或者胎儿存在严重畸形、宫内死亡等情况。
操作方法
流产:早期流产(妊娠12周内)可分为药物流产和手术流产。药物流产是通过服用特定药物使胚胎排出,常用药物如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一般适用于妊娠49天内的健康早孕妇女,但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如患有肾上腺疾病、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肝肾功能异常等情况不适合药物流产。手术流产包括负压吸引术(适用于妊娠10周内)和钳刮术(适用于妊娠10-14周)。负压吸引术是用负压将胚胎组织吸出,钳刮术则是用器械钳夹和刮取宫腔内容物。
引产:中期引产(妊娠12-28周)的方法有依沙吖啶引产、水囊引产等。依沙吖啶引产是将依沙吖啶药液注入羊膜腔内,引起子宫收缩而发动分娩;水囊引产是将水囊放置在子宫壁和胎膜之间,引起宫缩。晚期引产(妊娠28周后)方法类似中期引产,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引产方式。
对身体的影响
流产:早期流产相对来说对身体的短期影响可能相对较小,但如果是多次流产可能会导致子宫内膜损伤、宫腔粘连、继发不孕等。药物流产可能存在流产不全需要再次清宫的风险,手术流产可能会有子宫穿孔、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引产:引产时由于妊娠月份较大,对身体的损伤相对较大。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出血、感染、羊水栓塞等,羊水栓塞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虽然低,但一旦发生可危及生命。引产后身体恢复时间也相对较长,对生殖系统的损伤风险也更高,如可能导致宫颈损伤、子宫收缩乏力等,远期还可能影响再次妊娠的结局,如胎盘植入、早产等。
适用人群年龄等因素影响
流产:适用于各个年龄段有相应妊娠情况的女性,但对于低龄女性(如未满18岁),由于生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流产对身体的损伤可能更大,且可能影响未来的生育功能,需要更加谨慎评估和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对于高龄女性(如35岁以上),流产时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可能相对增加,如出血、感染等的几率可能高于年轻女性,需要在术前充分评估身体状况。
引产:主要适用于妊娠中晚期有相应医学指征的女性,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引产的风险和预后也有所不同。低龄女性进行引产时,身体的耐受性和恢复能力相对较好,但同样需要关注术后的身体恢复和可能出现的长期影响;高龄女性进行引产时,自身合并症的风险增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可能在引产过程中加重,同时引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也更高,需要更加严密的监测和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