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期膀胱癌不一定需全切,治疗方案综合肿瘤特征(如生长方式、数量)和患者自身情况(如年龄、全身健康状况)制定,保留膀胱可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及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或免疫治疗,肿瘤浸润广、保留膀胱治疗多次复发则考虑全切。
一、影响治疗方案选择的因素
1.肿瘤特征
肿瘤的生长方式:如果肿瘤是局限于黏膜下层向膀胱腔内生长为主,与周围组织浸润不严重的情况,可能有保留膀胱的机会。但如果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侵犯范围较广,保留膀胱难度较大。
肿瘤的数量:单发的t2期膀胱癌相对来说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更有保留膀胱的可能性,而多发的t2期膀胱癌可能更倾向于全切,但也不是绝对的,还需结合其他因素综合判断。
2.患者自身情况
年龄:年轻患者通常更倾向于保留膀胱,因为他们期望有更好的生活质量,而且身体状况相对较好,有机会耐受术后的辅助治疗等;而老年患者如果合并有较多基础疾病,全身状况较差,可能更倾向于全切,以减少肿瘤复发转移的风险,但这也不是绝对的,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整体状况。
全身健康状况:如果患者有严重的心肺疾病等基础疾病,无法耐受膀胱全切手术的创伤和风险,那么可能会选择保留膀胱的治疗方式,但需要在充分评估肿瘤控制和患者耐受情况后谨慎选择;反之,如果患者全身状况良好,能够耐受全切手术,那么可以根据肿瘤情况考虑全切。
二、保留膀胱的治疗方式及适用情况
1.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
对于部分t2期膀胱癌,如果肿瘤分期相对较早,瘤体较小,且没有广泛的肌层浸润扩散迹象,可先尝试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将肿瘤切除。术后需要密切随访,因为存在肿瘤复发的可能。例如一些研究表明,部分t2期膀胱癌通过TURBt结合后续的膀胱灌注化疗等综合治疗,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可以保留膀胱且控制肿瘤。
但术后需要定期进行膀胱镜检查、尿细胞学检查等,监测肿瘤是否复发。如果复发,可能需要进一步处理,包括再次手术等。
2.膀胱灌注化疗或免疫治疗
术后膀胱灌注化疗药物(如吉西他滨等)或免疫治疗药物(如卡介苗等)可以降低肿瘤复发的风险。对于适合保留膀胱的t2期膀胱癌患者,在手术切除肿瘤后进行膀胱灌注治疗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例如卡介苗膀胱灌注对于一些高危的膀胱肿瘤有较好的预防复发和控制肿瘤进展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灌注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如发热、膀胱刺激症状等,对于不同年龄和健康状况的患者,需要根据其耐受情况调整灌注方案。
三、全切的情况及考虑
1.肿瘤浸润范围广
当t2期膀胱癌的肿瘤已经广泛侵犯膀胱肌层,并且有向周围组织器官侵犯的趋势,保留膀胱难以彻底切除肿瘤,为了降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可能会选择膀胱全切术。例如肿瘤侵犯到膀胱周围的脂肪组织等,此时保留膀胱无法保证将肿瘤完整切除,全切是更安全的选择。
2.多次复发的保留膀胱治疗后
如果患者经过保留膀胱的治疗后,肿瘤多次复发,且复发的肿瘤分期有进展趋势,此时继续保留膀胱可能无法有效控制肿瘤,需要考虑全切。因为多次复发的肿瘤往往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较高或者对保留膀胱的治疗不敏感,全切可以更彻底地清除肿瘤组织。
总之,t2期膀胱癌是否需要全切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综合考虑肿瘤的具体特征和患者的自身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由泌尿外科医生等多学科团队进行全面评估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