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骨骨折后需从休息与活动、饮食、胸部保护、病情监测等方面进行护理。急性期要充足休息,康复期逐渐增加活动量;饮食要营养均衡,避免刺激性食物;按要求佩戴固定装置,避免胸部受压;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并定期复查。
康复期活动:在骨折康复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如快跑、跳跃等。可以先从缓慢的步行开始,每次步行时间不宜过长,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逐渐增加,一般每次10-15分钟左右,每天可进行2-3次。活动时要注意保持胸部的稳定,避免胸骨部位受到碰撞或过度扭曲。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康复期活动更要谨慎,应在家长和医生的监护下进行简单的、适度的活动,如在室内缓慢行走等,避免因活动不当影响骨折愈合和骨骼发育。
饮食方面
营养均衡: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蛋白质有助于骨折修复,可多吃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食物。例如,每100克瘦肉中约含有20克左右的蛋白质,能够为身体提供修复骨折所需的原料。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可多吃奶制品、豆制品、虾皮等,像100毫升牛奶中约含有100毫克的钙,有助于维持骨骼的强度。维生素C有助于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利于骨折愈合,可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橙子中维生素C含量较为丰富,每100克橙子约含有33毫克维生素C。
避免刺激性食物: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这类食物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不利于骨折的恢复。对于有吸烟、饮酒习惯的患者,在胸骨骨折期间应尽量戒烟戒酒,因为吸烟会影响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不利于骨折愈合;饮酒可能会干扰身体的代谢,影响营养物质的利用,同时酒精还可能与一些药物产生不良相互作用(如果有用药情况的话)。
胸部保护方面
佩戴固定装置:如果医生根据骨折情况建议佩戴胸部固定带等装置,要严格按照要求佩戴。佩戴时要注意松紧适度,过紧会影响呼吸等身体功能,过松则起不到固定作用。一般胸部固定带要将胸骨部位妥善固定,保证其稳定性。对于儿童患者,由于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佩戴固定装置时要更加关注舒适度和松紧度,要经常检查固定装置对皮肤的压迫情况,避免因固定装置过紧导致皮肤损伤等问题。
避免胸部受压: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胸部受到外力压迫,如避免长时间弯腰、趴着睡觉等姿势,这些姿势可能会使胸骨部位受到压迫,影响骨折愈合。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选择合适的座位,尽量避免胸部受到挤压。
病情监测方面
观察症状变化:要密切观察自身症状变化,如胸骨部位疼痛是否加重、是否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如果胸骨疼痛明显加剧,或者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情况,可能提示骨折移位加重或者出现了其他并发症,应及时就医。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胸骨骨折后更要密切关注呼吸情况,因为骨折可能会影响呼吸功能,加重基础疾病的症状。儿童患者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家长要更加细心观察孩子的呼吸、活动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带孩子就医。
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进行复查,通过X线等检查手段了解骨折愈合情况。一般在骨折后的1-2周、1个月、3个月等时间节点进行复查,医生会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和康复方案。例如,通过X线检查可以观察骨折断端的对位对线情况以及愈合程度,从而指导患者下一步的康复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