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骨折有多种症状,包括疼痛(一般剧烈,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肿胀(因血管破裂出血和炎症反应致,不同年龄表现不同)、畸形(外观改变且影响功能)、活动受限(因疼痛、肿胀等致,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受影响不同)、皮肤瘀斑(骨折处血管破裂出血致,特殊人群有其情况)。
一般表现:手腕骨折后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疼痛,通常比较剧烈,在受伤当时即可出现,而且活动手腕或者按压骨折部位时疼痛会明显加剧。例如,儿童手腕骨折时,往往会因为疼痛而哭闹不止,不愿意活动受伤的手腕部位。对于成年人来说,也会因疼痛而难以正常使用受伤的手腕进行日常活动,像拿东西、写字等动作都会因为疼痛而受到明显影响。
不同人群差异:儿童由于表达能力相对较弱,疼痛表现可能更侧重于通过哭闹、抗拒触碰受伤手腕来体现;老年人手腕骨折后,疼痛可能相对老年人本身的痛觉敏感度等因素会有所不同,而且老年人可能还会因为骨折疼痛导致睡眠受到影响等情况。
肿胀
形成机制:骨折会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积聚在周围组织间隙,同时骨折部位的炎症反应也会引起组织水肿,从而出现手腕肿胀的症状。一般在受伤后数小时内即可逐渐显现,肿胀程度会随着时间推移可能逐渐加重。例如,受伤后1-2天内肿胀往往比较明显,皮肤可能会出现紧绷感。
不同年龄表现:儿童手腕骨折后肿胀相对可能没有成年人那么严重,但也会有局部的肿胀表现;老年人因为可能存在血管弹性下降等情况,肿胀消退相对较慢,而且肿胀可能会影响到手部的血液循环,需要密切关注肿胀程度以及手部的颜色、温度等情况。
畸形
外观改变:手腕骨折后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畸形,比如手腕的正常形态发生改变,可能出现缩短、成角或者旋转畸形等。例如,Colles骨折(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常见类型)时,手腕会呈现出“餐叉样”畸形,即手腕背侧出现明显突起,手掌向背侧移位等。这种畸形是比较直观的症状表现,通过肉眼观察就可以发现手腕的形态与正常情况有明显不同。
对功能影响:畸形会严重影响手腕的正常功能,导致手腕无法正常活动,比如无法正常屈伸、旋转等,这是因为骨折断端的移位破坏了手腕正常的骨骼结构和力学关系。
活动受限
原因:由于疼痛、肿胀以及骨折断端的异常情况,手腕的正常活动会受到极大限制。患者往往无法自主进行手腕的屈伸、旋转等动作,即使尝试活动,也会因为疼痛和骨折部位的不稳定而无法完成正常的活动范围。例如,正常情况下可以轻松完成的握拳、伸展手指等动作,在手腕骨折后都难以完成。
不同生活方式影响:对于从事体力劳动或者需要频繁使用手腕的人群,手腕骨折后活动受限对其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更为明显,会严重干扰其日常的劳作等活动;而对于从事相对轻松工作、手腕使用较少的人群,活动受限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日常生活的便利性,比如穿衣、洗漱等简单动作都可能受到影响。
皮肤瘀斑
表现:骨折处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会渗透到皮下组织,从而出现皮肤瘀斑,一般表现为手腕部位皮肤出现青紫色或者紫红色的斑块。瘀斑的范围大小与骨折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骨折越严重,瘀斑可能越广泛。例如,严重的手腕骨折可能会出现整个手腕部的大片瘀斑。
特殊人群情况:老年人皮肤相对较薄,血液循环相对较差,皮肤瘀斑可能消退较慢,而且需要注意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皮肤瘀斑相鉴别,同时在护理老年人手腕骨折时,要避免过度按压瘀斑部位,防止加重出血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