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严重低下,化疗等治疗手段进一步削弱免疫功能,感染部位多样且严重,感染可加速病情恶化,儿童和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感染问题需特别重视。
一、急性白血病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严重低下
急性白血病患者由于白血病细胞的异常增殖,会抑制正常造血功能,导致正常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中性粒细胞是人体抵御感染的重要防线,其数量显著减少会使患者对细菌、真菌等病原体的清除能力大幅下降。例如,研究表明,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常低于$1.0×10^9/L$,甚至更低,这使得患者极易遭受各种病原体的侵袭。
二、化疗等治疗手段进一步削弱免疫功能
1.化疗药物的影响:化疗是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化疗药物在杀伤白血病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和免疫细胞产生抑制作用。化疗后患者的骨髓抑制期较长,中性粒细胞恢复缓慢,在此期间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极高。有研究显示,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后$7-14$天往往处于中性粒细胞最低点,此时感染发生率可高达$50\%$以上。
2.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使用:在白血病治疗过程中,常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这些药物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反应,降低机体的抗感染能力。例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影响淋巴细胞的功能,使患者对病原体的免疫识别和应答能力减弱。
三、感染部位多样且严重
1.肺部感染: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肺部感染较为常见,病原体可以是细菌、病毒或真菌等。肺部感染会导致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甚至可危及生命。例如,曲霉菌感染在急性白血病患者肺部感染中较为严重,病死率较高。
2.口腔感染:口腔是病原体容易侵入的部位,急性白血病患者由于口腔黏膜受损、唾液分泌减少以及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发生口腔感染,如口腔溃疡、牙龈炎等。口腔感染不仅会引起局部疼痛、红肿,还可能导致细菌入血,引发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3.肛周感染:肛周皮肤褶皱多,容易滋生细菌,急性白血病患者由于活动减少、局部卫生状况差等原因,肛周感染的发生率也较高。肛周感染可表现为肛周红肿、疼痛、溃疡等,若不及时处理,感染可向周围组织扩散,引起蜂窝织炎等更严重的感染。
四、感染可加速病情恶化
感染会使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一方面,感染引起的发热、炎症反应等会消耗患者大量的体力和营养,导致患者一般状况迅速恶化;另一方面,感染可能诱发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加速,使得白血病病情难以控制,形成恶性循环。例如,严重的感染可导致患者的白血病细胞增殖指数升高,使得化疗的效果大打折扣,患者的生存期受到严重影响。
五、特殊人群需特别重视感染问题
1.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急性白血病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感染的风险更高。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感染后病情进展往往较快,且由于儿童表达症状的能力有限,容易延误治疗。因此,对于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更要密切关注感染迹象,加强感染预防和监测。
2.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本身免疫功能衰退,同时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这使得老年患者感染后的治疗难度更大。老年患者一旦发生感染,预后往往较差,所以对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感染问题要给予高度重视,采取更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