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休息与体位需注意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卧床6-8周左右,仰卧位可垫薄枕保持过伸位,不能长时间仰卧可适当交替侧卧;饮食营养要均衡,多饮水;康复锻炼早期做四肢主动活动,后期骨折愈合达一定程度后逐渐进行腰背肌锻炼;病情监测要关注疼痛和神经症状;定期复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依结果调整后续治疗康复建议。
体位要求:卧床时一般采取仰卧位,在腰部下方可垫薄枕,使脊柱保持轻度过伸位,这样有助于骨折椎体的复位和稳定。对于不能长时间保持仰卧位的患者,可适当交替侧卧,但要注意保持脊柱在一条直线上,避免脊柱扭曲,对于儿童和老年患者,家属要协助调整体位,确保体位正确。
饮食营养
营养均衡:骨折患者需要充足的营养来促进骨折愈合,应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等的食物。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钙含量高的食物有牛奶、豆制品、虾皮等,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包括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等。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需要保证营养均衡以支持骨骼修复;老年患者由于消化功能可能减退等原因,可适当调整饮食方式,如将食物做得更软烂易消化,但仍要保证营养摄入。
多饮水:卧床患者容易发生便秘和泌尿系统感染,所以要多饮水,每天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一般建议成人每天饮水1500-2000ml左右。儿童要根据年龄适当调整饮水量,老年患者也要保证充足饮水,但要注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可少量多次饮用。
康复锻炼
早期锻炼:在卧床期间可进行一些简单的康复锻炼,如四肢的主动活动,包括握拳、屈伸手指、屈伸膝关节等,每天可多次进行,每次10-15分钟左右。儿童患者的四肢活动锻炼要在家长监护下进行,避免过度用力;老年患者四肢活动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度进行,以不引起疲劳和疼痛为宜。
后期锻炼:当骨折达到一定愈合程度后(一般在卧床6-8周左右,需经医生评估),可逐渐进行腰背肌锻炼,如五点支撑法等。但要注意锻炼的强度和频率逐渐增加,避免一开始就过度锻炼导致骨折部位损伤加重。儿童在进行后期康复锻炼时要在医生或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老年患者更要谨慎,根据自身恢复情况调整锻炼计划。
病情监测
疼痛情况:要密切监测骨折部位的疼痛情况,正常情况下卧床休息后疼痛会逐渐缓解,如果疼痛加剧或出现新的疼痛症状,要及时告知医生。儿童患者可能无法准确表达疼痛,家长要多观察儿童的肢体活动、情绪等变化来判断是否有疼痛加重等异常;老年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其他基础疾病,疼痛情况变化可能更需引起重视。
神经症状:注意观察下肢的感觉、运动情况,是否有麻木、无力等神经受压的表现。如果出现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情况,可能提示骨折压迫神经,需立即就医。儿童和老年患者在病情监测方面更要细致,因为儿童神经发育尚不完善,老年患者可能合并神经退变等情况,神经症状变化可能更隐匿。
定期复查
复查时间:一般在保守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等时间节点进行复查,通过X线等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儿童患者由于生长发育快,复查时间间隔可能相对较短,以便及时调整治疗和康复方案;老年患者也需按时复查,关注骨折愈合及骨质疏松等情况的变化。
复查目的:通过复查可以评估骨折的复位情况、愈合进度,医生根据复查结果调整后续的治疗和康复建议。例如如果骨折愈合不佳,可能需要调整康复锻炼计划或采取其他相应措施;如果骨折愈合良好,可逐步增加活动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