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骨折手术后疼痛原因包括手术创伤、骨折本身损伤及手术刺激等,可用VAS等评估,非药物干预有体位调整、物理治疗(冷敷、热敷、按摩)、心理干预,药物干预优先非药物,康复期要康复锻炼和定期复查,不同年龄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评估:可以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来评估疼痛程度,让患者根据自己感受到的疼痛在0-10分的标尺上标记,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同时要观察患者的表情、肢体活动等表现来综合判断疼痛情况。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和表现可能不同,比如儿童可能更难以准确表达疼痛,会通过哭闹、躁动等方式体现;女性和男性在疼痛耐受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以患者自身感受及客观评估指标为准。有既往疼痛病史的患者可能对疼痛更敏感,需要更细致的评估和处理。
胸椎骨折手术后疼痛的非药物干预措施
体位调整:保持正确的体位有助于减轻疼痛,术后应根据医生要求保持合适的体位,如仰卧位时可在腰部下方垫薄枕,侧卧位时保持脊柱处于一条直线,避免脊柱扭曲,这样可以减少骨折部位的压力,缓解疼痛。不同年龄患者体位调整要求有所不同,儿童由于骨骼发育未成熟,体位调整需更加轻柔准确;老年患者可能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体位调整要避免加重骨折部位损伤。
物理治疗
冷敷:在术后早期(一般24-48小时内)可进行冷敷,用冰袋包裹毛巾后敷在手术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冷敷可以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儿童皮肤娇嫩,冷敷时间需更短,温度要更低,需密切观察皮肤情况。
热敷:术后48小时后可改为热敷,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手术部位,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每次20-30分钟,每天3-4次,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老年患者血液循环相对较慢,热敷时要注意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
按摩:由专业人员对手术部位周围的肌肉进行轻柔按摩,促进肌肉放松,缓解疼痛。但按摩时力度要适中,儿童和老年患者更要注意力度,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心理干预:疼痛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而不良情绪又会加重疼痛感受。可以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比如向患者讲解疼痛是术后常见现象,随着恢复会逐渐减轻,让患者树立信心,儿童可能需要家长配合进行心理安抚,老年患者可能因对疾病恢复担忧等产生心理问题,需耐心沟通疏导。
胸椎骨折手术后疼痛的药物干预原则
一般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缓解疼痛,当非药物干预不能有效缓解疼痛时可考虑药物干预。药物选择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年龄、是否有基础疾病等。例如对于轻度疼痛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但儿童应避免使用可能影响骨骼发育等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对于中重度疼痛可考虑使用阿片类镇痛药,但要谨慎使用,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胸椎骨折手术后疼痛的康复期管理
康复锻炼: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康复锻炼,早期可进行呼吸训练等,中期进行脊柱稳定性训练等,康复锻炼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减轻疼痛。不同年龄患者康复锻炼的强度和方式不同,儿童康复锻炼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老年患者康复锻炼要考虑其身体机能下降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和强度。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X线等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和手术部位恢复情况,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和康复方案,以更好地控制疼痛。儿童和老年患者复查频率可能相对更频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