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术后需注意多方面事项,包括卧床休息与正确体位、均衡饮食多饮水、分早期后期进行康复锻炼、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及按时拆线、定期复查了解愈合及恢复状况,各方面根据不同人群有相应细节要求。
一、休息与体位
1.卧床休息:术后早期需严格卧床休息,一般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和恢复情况,卧床时间可能在数周甚至数月不等。对于年龄较大或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卧床休息更要严格执行,以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例如,老年患者卧床时要注意定时翻身,预防压疮,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要保持身体轴线一致,避免脊柱扭曲。
2.体位要求:卧床期间应保持正确体位,通常建议仰卧位时在腰部下方垫薄枕,使腰部处于轻度前凸状态,以维持脊柱的生理曲度;侧卧位时需保持脊柱呈一条直线,可在两腿之间夹软枕,防止髋关节过度屈曲或伸展影响手术部位。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其体位的舒适性和正确性,避免因不配合导致脊柱位置异常。
二、饮食营养
1.均衡饮食:术后应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蛋白质有助于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可多吃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维生素C、D等对骨骼修复有益,可通过柑橘类水果、奶制品、深海鱼类等获取;矿物质如钙、磷等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可多吃虾皮、坚果、绿叶蔬菜等。不同年龄人群饮食有差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以支持骨骼生长和术后恢复;老年人则要注意控制脂肪和糖分摄入,防止肥胖增加脊柱负担。
2.多饮水: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约1500-2000ml,尤其是卧床患者,可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和便秘。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要协助其定时排尿,避免尿液潴留。
三、康复锻炼
1.早期锻炼:术后早期可进行四肢的主动活动,如握拳、屈伸手指、足背屈伸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静脉血栓形成。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协助进行四肢的轻柔活动;老年人则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度进行,避免过度劳累。一般术后1-2天即可开始进行简单的四肢活动。
2.后期锻炼:随着病情恢复,可逐渐增加腰背肌锻炼。例如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几秒后缓慢放下,每次10-15个,每日2-3次;三点支撑法:在五点支撑法基础上,患者双臂放于胸前,用头部及双足支撑起全身,成拱桥状,每次10个左右,每日2-3次。但锻炼要循序渐进,根据个人恢复情况调整强度和频率,避免过早或过度锻炼导致脊柱损伤加重。
四、伤口护理
1.保持清洁干燥:密切观察手术伤口情况,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防止感染。如果伤口出现红肿、渗液、疼痛加剧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其活动时避免碰撞伤口部位,家长要加强看护。
2.拆线时间:一般术后10-14天拆线,拆线前要注意伤口周围的清洁和保护,按照医生要求进行换药等操作。
五、定期复查
1.复查时间:按照医生嘱咐定期进行复查,通常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等需要进行X线、CT等检查,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和脊柱恢复状况。不同年龄患者复查频率可能根据个体恢复差异有所调整,儿童由于生长发育快,可能需要更密切观察骨折愈合及脊柱生长情况。
2.复查内容:复查时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查看骨折端对位对线情况、内固定物位置等,医生会根据复查结果调整康复方案或给出进一步的注意事项。